第6版:城市名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洛阳推进
“古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
武汉历史街区将成市民出行“外景地”
南京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保护
太平街义兴甲巷的千年印记
杭州市民可促其提名历史建筑
福州朱紫坊欲申名街 破败老宅亟待修缮




 中国文化报 >  2011-08-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街区有老屋
杭州市民可促其提名历史建筑

    本报记者   乔  欣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录(报批稿)在杭州市规划局一楼大厅和杭州市规划局网站公示,并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展出。这次公示的历史建筑共53处。在这份名单中,有读者熟悉的金钗袋巷3号建筑、朱婆弄4号建筑、枸桔弄65-4号建筑以及位于枸桔弄东的姚斗门桥。此前本报曾刊文揭露杭州市上城区金钗袋巷、朱婆弄等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因建兰中学扩建而被破坏。枸桔弄及东姚斗门桥因为修建机场路而面临被拆毁厄运。于是呼吁社会关注并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其保护,如今它们出现在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录(报批稿)中,援引杭州市文史专家陈珲的话说:“它们都是当时贵报报道并呼吁保护的,贵报也是功不可没。”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备感欣慰。

    此次公布的名录与以往不同,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师郭大军参与了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录报批稿的制定。他说,相比以往5批历史建筑,这次提名的历史建筑相对比较偏僻、冷门,属于查漏补缺,很多大家没听说过,是市民或一些单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现了主动推荐的。

    譬如前文中提到的几处坐落于历史街区中的古建筑,据陈珲考证,“姚斗门桥”是唐宋间的水利枢纽“姚斗门”古遗迹,是其千年演变的遗存文物及命名地,是杭州唯一的“斗门”古迹遗存;在南宋时,这里为“姚斗门铺”邮置驿站,如今成为当地保留至今唯一有确切名称与古迹的南宋邮驿。至明代时,这里又成为著名的中药材药市,并留下独特的中药材地名“枸桔弄”。经过考证,陈珲认为,此处遗迹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先后向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园文局、浙江省文物局提交申请,建议将其认定并定级为浙江省乃至国家级文保单位。

    还有位于滨江章家里的章氏“树德堂”祠堂被列入名录是因为祠堂旁边的一户人家写了一封信,向有关部门举荐。章家里位于杭州市长河老街北面,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姓章,“树德堂”是他们的祠堂,清末民初时建,虽然到现在比较破败,但还在使用,逢年过节章家人就会来到这里或议事或祭祀。

    截至目前,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录(报批稿)的公示工作已经结束,如果此次名录中的历史建筑全部报批成功的话,杭州市的历史建筑将达到338处。杭州市有关部门表示,这些历史建筑公示后,经杭州市政府正式下文确定,房管等部门将一一上门踏勘,规划保护范围和具体内容。今后这些房子改造,须严格报批,按照相关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则进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