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动漫视界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微动漫
泉州原创动画《燕尾侠》央视开播
首届动漫游戏嘉年华论坛在京召开
日本动漫里的“萌”文化
“原创动漫边疆推广计划”将启动
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突现井喷
2011年前7个月国内动画电影票房表
圣彼得堡国际短片及动画电影节开幕




 中国文化报 >  2011-08-2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动漫

    漫画也有“生长”过程

    @胡蓉

    中国叙事漫画很快就会细分为: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男性向或女性向)等。要知道,一种文化产品在形式上的产生和发展一定是有其规律的,比如,日本漫画的成长就是从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开始,然后随着读者的成长发展到了后来的青年漫画,甚至老年漫画,这完全顺应了自然的生长规律。

    原画工作者是啥样的人?

    @青青树妞子

    在我看来,原画是一群能够驾驭片子中的造型并运用基本动画规律达到演出要求的人。与画得怎么样相比,我更看重一个人的职业状态——如果你一天作画12个小时以上,如果你除了完成工作上的要求以外还能有计划地针对缺点苦练基本功,那么你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原画不是一个人干得了的,大家各有特长,片子才能越画越好。原画不怕竞争和“夺位”,画成什么样要听作监(即作画监督)的,表演到什么程度要听演出的,其实,演出和作监也是公司的原画,只不过在那部片子里担当演出和作监的职务罢了。

    原画是一个动画公司的核心力量。在日本因为不同片子的不同需要,原画有时担当总作监,有时担当作监,有时担当设计稿,有时担当“零原”“一原”或“二原”,有时担当片子转场时的中间静祯画,有时候担当片头动画的演出……借用日本动画界的华人原画朱晓的话说是:“原画就是演员,有时候需要你去演主角,有时候需要你去演配角,有时候需要你客串,跑个龙套。”

    纯粹的授权不是合作

    @林小能

    动漫形象在一开始总能显得异彩纷呈,如何持久则需要内容的不断更新创造,相关产品又该如何才能持续发展?单靠纯粹的授权可能不够,还需要具备和企业一起发展、一起开拓市场的心态,这样产品才可以不断推陈出新。长久合作,使合作方的品牌中有你,你的品牌中有合作方,就等于做到了1+1>2。

    漫画人要懂得逆向感受

    @朱德庸

    常有人问我:画漫画该注意什么?从何着手?这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问题,微博的字数限定让我只能选择后者回答:你必须要有一颗反方向去感受外界的心,逆向感受外界所呈现的,以质疑但幽默的态度去面对,从中找到和别人不同的思维,这是学画漫画的第一步。

    谁阻碍了故事型人才的前进?

    @陈维东

    总听到很多动漫业专家高屋建瓴地评论中国动漫的核心问题是:不会讲故事、不会编故事。其实,我以为中国会编故事、会讲故事的人才大有人在。但是,因为太多动漫绘制型作者的封闭意识与狭隘的商业合作意识,使得故事型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到动漫行业内,最终,导致了只懂绘制的人才在业内近亲繁殖、积重难返。

    怀念有腔调的老动画

    @张玮

    想想以前那个年代,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是发自内心为我们做动画,不带任何功利心,从古典到现代到科幻,从动画到布偶到全动物演出,出了很多经典。《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和《火童》堪称那个时代的三大惊悚国产动画;《雪孩子》为催泪片,《九色鹿》为社会伦理片,《西岳奇童》为永远没有下集的悬念片,《邋遢大王奇遇记》则是一部放到电影院也不会过时的经典。

    再看看现在的国产儿童动画,我只想到4个字:满目疮痍。如果有有识之士翻拍一遍《邋遢大王奇遇记》,题材紧扣环保主题,绝对热卖。小孩爱看,大人怀旧,再出品一系列动漫周边,老有腔调了。

    (程丽仙整理自腾讯、新浪微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