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兴侦
注:数据来自艺恩咨询网站,截至2011年7月31日,《赛尔号》仍在上映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信息,截至6月30日,《里约大冒险》为13990万元,《熊猫总动员》为4660万元,《丛林有情狼》为1523万元。
序号 | 片 名 | 票房收入(万元) | 放映场次 | 观影人次 |
1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 | 14820 | 135279 | 4832901 |
2 | 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 | 300 | 7447 | 98102 |
3 | 熊猫总动员 | 4540 | 37625 | 1158123 |
4 | 丛林有情狼 | 1465 | 28955 | 396841 |
5 | 里约大冒险 | 13845 | 123574 | 3559942 |
6 | 恐龙宝贝 | 300 | 7527 | 108610 |
7 | 劳拉的星星在中国 | 255 | 5850 | 86271 |
8 | 西柏坡 | 65 | 1475 | 47380 |
9 | 功夫熊猫2 | 61085 | 374484 | 16096664 |
10 | 动物总动员 | 6335 | 76441 | 1768494 |
11 | 魁拔 | 305 | 9324 | 104226 |
12 | 兔侠传奇 | 1620 | 30970 | 464745 |
13 | 藏獒多吉 | 135 | 5061 | 47266 |
14 | 赛尔号 | 2760 | 29512 | 913593 |
如今,动画电影已成为全球电影业和动画业中最为抢眼的产品类型之一,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随着多部动画电影的集中上映,动画和电影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共有14部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其中,国产片10部(含合拍片3部),引进片4部,合计票房收入达到10.78亿元,其中,国产片2.51亿元,占23.3%;引进片8.27亿元,占76.7%。《功夫熊猫2》票房收入6.11亿元,放映37万场次,观影人次超过1609万,创下国内动画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票房收入是2008年《功夫熊猫》的3.5倍,让业界看到了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
动画电影市场突现井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和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转折年。当年共有10部动画电影上映,国产片6部,引进片4部,创造了2.68亿元的票房收入。其中,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收入1.7亿元,国产片《风云决》收入2910万元,双双刷新了引进片和国产片的票房纪录。此后,我国动画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快速递增,2009年收入5.42亿元,2010年为5.17亿元,到今年,仅仅前7个月就已经突破了10亿元大关。
我国动画电影市场之所以取得如此进步,主要有以下原因:
电影消费市场的成熟。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正在快速实现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消费市场初步形成,国内票房收入从2005年的21亿元攀升到2010年的102亿元。
观影习惯的形成。时下,去影院看电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一种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消费活动,2010年中国主流电影市场可统计观影人次达到2.86亿,是2006年的4倍,年轻观众对动画电影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观影欲望。
国家对动画电影的政策扶持。无论是动画业,还是电影业,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给予了空前的扶持待遇,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
动画电影的供给大幅增加。一方面,国产动画电影产量激增,2006年至2010年产量达到78部,其中公开上映39部,同期引进片多达30部,大大丰富了放映与观影的片源。
精品力作的示范效应。无论是《功夫熊猫》还是“喜羊羊”系列,都在树立新的标杆,吸引了各方关注,也激励着各方努力创新。
营销宣传的催化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众媒体、专业刊物和互联网的综合信息传播塑造了浓郁的动漫文化氛围,再加上营销宣传的推波助澜,为各类动画电影开拓市场创造了机遇。
市场裂变,票房差别明显
相对于《怪物史莱克》(2002)、《冰河世纪》(2002)、《海底总动员》(2003)、《马达加斯加》(2005)、《赛车总动员》(2006)、《美食总动员》(2007)等好莱坞高票房大片前几年在中国市场的欠收,我们看到,近两年的动画电影引进片均有不俗表现,就连《动物总动员》、《猫头鹰王国》、《丛林有情狼》、《塔拉星球之战》等品质一般的影片在国内的票房也跻身千万级。由此可见,适当放宽引进国外优秀动画电影,对于扩充动画电影市场容量、培养观众观影习惯、学习借鉴和提升影片创意水平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电影也在发生着急剧裂变。一方面,“喜羊羊”三部曲连年创下票房新高,第三部《兔年顶呱呱》票房收入1.48亿元,实现放映13.5万场次,观影483万人次。中德合拍片《熊猫总动员》以4540万元,排在国产动画电影历年票房榜的第6位。《赛尔号之寻找凤凰神兽》于今年7月28日上映,首周4天票房收入2760万元,放映近3万场次,91万人次观影。首周票房低于《喜羊羊2》和《喜羊羊3》,但高于《喜羊羊》、《麦兜响当当》和《熊猫总动员》。但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暑期档中除了《兔侠传奇》票房达到1620万元之外,《魁拔》、《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恐龙宝贝》、《劳拉的星星在中国》、《藏獒多吉》、《西柏坡》等片票房均不到400万元,甚至有的只有区区65万元。
仍需推动精品创作
目前,国内动画电影的投资热情高涨,无论是制作备案数量还是实际产量均大幅增加。据了解,2008年共有31部动画影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制作,2009年为61部,2010年为85部,今年前5个月为32部。从实际完成制作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情况来看,2006年至2010年分别为13部、6部、16部、27部、16部。但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整体所占市场份额都偏低。
总体而言,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还存在水平偏弱、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粗制滥造等问题(有的甚至用电视片重新剪辑拼凑电影),大多数影片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既不赏心也不悦目。不少投资制作公司从出品观念到制作手法,从推广方式到营销手段,都很难适应和满足影院观众的消费需求。因而,其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也难以理想。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国内很多动画电影制作公司未能深刻理解动画和电影的本质,把创作简单地等同于创意,把动画创意业发展成为了动画制造业,可谓是入其门津而未得堂奥。
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越来越频繁,趋同化愈加显著。在国外优秀产品的挤压下,中国动画必然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深刻了解国际动画产业的通行商业模式和运营法则,掌握使用国际通行的画面语言和叙事手法,并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为内核,推出富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原创动画精品。
近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启动了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入选项目可获得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支持,以扶持和资助动漫精品的创作、生产、推广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文化、广电、出版三部委,此次的扶持方式都有所创新,不仅将评选标准聚焦在动漫品牌的产业链价值,而且整合了相当多的行政资源,改变了资助方式,变事后补贴为搭建产业化深度开发平台,筛选好项目,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产生联动效应,从而推出具有全产业链开发价值的动漫产品和品牌,并进而改变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形态,助推动漫产业的转型。这也意味着,我国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在投资制作、发行放映、观赏消费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有望呈现出持续快速的良性发展。据了解,今年下半年,除了《蓝精灵》、《摩尔庄园冰世纪》在暑期档尾声相继上映外,一批国产片,如《洛克王国——圣龙骑士》、《大闹天宫》,以及引进片如《赛车总动员2》、《快乐的大脚2》、《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狮子王3D》、《靴子猫》等也都有望在今年内上映。预计全年动画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13亿至15亿元。因此,可以比较乐观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年总体市场规模将长期保持在10亿元以上。
(注:本文数据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和艺恩咨询网站,票房统计为单周数据的汇总,受统计方法的局限,实际票房收入可能会大于本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