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河北:坚持四个“两并重” 促文化改革发展
郑渊洁携《罐头小人》亮相国图
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开幕在即
山西文化系统部署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公布
专家学者研讨“西京三部曲”
2011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在京举行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1-08-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坚持四个“两并重” 促文化改革发展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默  晔

    近日,河北省文化厅召开调研学习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河北省“十一五”文化建设成就,总结经验,明确未来5年的文化发展目标和任务。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韶慧在会上明确提出未来5年河北省文化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全省文化工作实际,会议提出要抓好四个“两并重”,力促文化“软实力”成为支撑发展的“硬资源”,奋力开创全省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提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要加快河北省非遗博物馆、河北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要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进省市文化设施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服务,加大对农村资源倾斜力度。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构建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强农村和基层专兼职结合的文化队伍建设和培训。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据了解,河北省霸州市成为国家首批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十二五”期间,霸州市将投资23亿元建设中华戏剧大观园、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胜芳古镇等精品文化工程。现已建成15个乡镇文化站、1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350个农村书屋。在队伍建设上,霸州市涌现出78道花会、267个文艺社团,参加人员1.6万余人,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到了带头作用。

    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 推进文化品牌体系建设

    未来5年,要围绕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特色品牌,熔铸核心文化元素,推出一批独具魅力的具体文化品牌项目,树立河北文化形象。推出舞台剧目品牌,体现河北文化符号。打造实景剧目品牌,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拓宽文化的载体和市场。建立文化节庆品牌,扩大河北文化影响。

    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等联合出品的大型话剧《寻找李大钊》在全国上演,7月27日、2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并得到高度评价,推进了代表河北形象的文化品牌体系的建设。

    坚持国有与民营并重 推进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发展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四带一区”建设。完善交流推介平台,组织开展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的评选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完善投融资平台,深化与金融机构、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旅游产业的合作,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完善招商交易平台,积极参加大型文博交易会,打造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开发展示交易平台,谋划筹建河北演艺院线;完善培训宣传平台,组织各类文化产业培训班,广泛利用各类媒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舆论支持。

    未来5年,河北省将力争建成15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5个文化产业示范区、10个优势产业集群,全省各市至少建成1个以上标志性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建成1个文化产业示范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成为支柱性产业。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将大力抓好重大文物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工程,同时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展示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强化文化遗产安全管理,严厉打击文物盗窃盗掘犯罪活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

    据悉,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文化遗产修缮已经开始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怀来鸡鸣驿城、赵邯郸故城、元中都、中山古城也已经开始加大保护力度,大运河也将争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会议强调,坚持四个“两并重”, 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举措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