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璐
8月22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台湾沈春池基金会、台湾美术院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北京中展丹青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开创·交流——台湾美术院院士作品大陆巡回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当天,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艺术家和学者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台湾美术院的开创与交流”的学术研讨会,双方就台湾美术院的创新与两岸美术交流等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两岸美术的发展。
两岸美术学术交流进入新时期
台湾美术院是由台湾美术学界教授精英和画坛具有杰出成就与影响力的画家组成的一个美术创作与研究机构,它在台湾美术发展和两岸艺术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交流——台湾美术院院士作品大陆巡回展”展出王秀雄、陈银辉、廖修平、傅申、谢里法、何怀硕、江明贤等18位台湾美术院院士和艺术家的68件艺术作品及58本艺术论著,这样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受到两岸各界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研讨会主持人之一梁江说,此次巡回展以开创和交流为主题,带来了台湾美术院精英的很多新作品,既是台湾美术院成立以来的一项新举措,也为两岸交流掀开了新的篇章。
“汇集了两岸雄厚学术力量的这个研讨会,本身也是两岸美术学术交流进入新时期的表征。”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大陆的艺术家、评论家对台湾美术发展一直非常关注,进入21世纪后,如何应对全球化趋势冲击,立足不同的地域特色发展两岸美术值得探讨,应该关注台湾美术院院士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
艺术家应具备三种视野
台湾美术院的艺术家和学者为此次研讨会做了详尽的学术准备,分享各自对台湾美术发展乃至两岸美术交流的研究和体会。台湾美术院院士兼名誉院长、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所名誉教授王秀雄就“台湾美术院的课题——开创与交流”进行了阐述。他介绍了台湾美术院的成立过程,较详尽地分析了台湾美术院艺术家的艺术特色,阐述了美术院的开创性特征和多元化取向。王秀雄认为,一个开创性艺术家应具备三种视野:纵向的艺术史视野;横向的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视野;个人深向的内部视野。他说,绘画符号没有像语言符号一样明确的表示。美术展的交流与沟通,目的就是期望观众有多元化的认识。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曾肃良在题为《传统·乡土与西方现代化交流的想象》的报告中,对台湾当代美术历经的“怀旧风”“日本风”“欧美风”等几个阶段作了详尽分析。台湾美术院院士、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曾长生在《台湾的新学院美术发展趋向——兼探台湾美术院的影响力》的报告中,介绍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成长过程,以及以台师大校友为主要成员的台湾美术院对台湾现代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和影响力,并以廖继春等画家的画作为例,对台湾学院派艺术发展做了梳理,思考艺术现代化的经验对大陆的启迪。他说,台湾与大陆在艺术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彼此对话才可能为交流创造新的局面。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两岸携手引导当下的艺术发展乃是未来的合作趋势。
以新的眼光看待台湾美术
出席研讨会的大陆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阐述了对台湾美术的看法和对两岸交流的感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对台湾艺术和大陆艺术作了比较分析。他说,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对推动大陆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起了不少积极作用,也扩大了大陆艺术家的视野。台湾艺术家的多元化趋势,与时代共同前进、塑造自己个人风格的努力等,对大陆艺术家有很多启迪,而台湾在吸收欧美文化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也值得大陆借鉴。他表示,现如今,大陆和台湾的共同性逐渐增加,我们应该探讨如何立足于台湾和大陆的文化背景,推动两岸交流以及两岸与世界的交流。
《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一表示,“开创·交流——台湾美术院院士作品大陆巡回展”囊括水墨画、油画、版画、书法等,多元复杂、异彩纷呈,令人很受启发。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认为,“开创·交流——台湾美术院院士作品大陆巡回展”作品体现了台湾美术多元化发展的现状,使人对台湾美术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有更全面的认识。“如何认识当代台湾艺术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仅局限于过去对美术史的认知来了解台湾艺术界是不行的,要以新的眼光看待台湾美术。”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通过海峡两岸对中国画和水墨画不同概念的使用,探讨了中国画的跨文化问题。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副主任丁宁表示,虽然两岸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在同一片中华文化沃土上产生的差异。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差异,进一步探索两岸如何携手令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作出更大的建树。他说,当同质化的东西日益泛滥时,艺术要提醒人们差异性的存在。台湾对传统的保存、对欧风美雨的理解、台湾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坚持和狂热,都有值得大陆借鉴的地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副教授余丁也表示,最近10年来,海峡两岸交流互动非常频繁,各种研讨会、艺术展不断举办。在这一过程中,台湾艺术对大陆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譬如台湾艺术类出版物的影响、台湾画廊对大陆当代艺术的推动等。此外,台湾在艺术管理方面先行一步,把西方艺术管理知识翻译成中文,对大陆的艺术管理教育和美术馆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