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 萌
由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在10月拉开帷幕。恰逢今年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00周年,本届音乐节将全方位演绎马勒的作品,届时将有中外大师级音乐家联袂奉上24场以纪念马勒为主题,涵盖交响乐、室内乐、独奏、独唱、合唱、爵士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会。
中国乐团奏出马勒交响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马勒这一名字在10年前还很陌生。作为德奥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勒的作品不仅音乐结构复杂,同时深刻地剖析了社会与人生,对社会生活与个人思想都有着积极的思考。今天,马勒已经成为中国交响乐界的常演作品,演奏好马勒的作品成为乐团水准提升的标志,听马勒也不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了。
本届音乐节推出的马勒10部带编号交响曲,完整反映了马勒从1884年构思第一交响曲到1910年辍笔第十交响曲的近30年艺术历程,而演绎这些作品的主要是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挥棒上阵的指挥家迪图瓦、艾森巴赫、霍内克、丹尼尔·哈丁、郑明勋等也都是大名鼎鼎的大师。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表示,这将是音乐节历史上一次最完整的中国交响乐团的实力展示。“马勒的交响曲一直是指挥家和乐团乐于攀登的高峰,此次是各大乐团积累的实力和经验的全面展示,更是中国乐团取得长足进步和喜人发展的一个节点。通过与世界级指挥家的合作,既能进一步提升中国乐团的演奏素养,也能向世界级大师展现中国乐团的演奏水平。”
两部《大地之歌》对话
虽然很多中国观众对于马勒的交响乐作品已经耳熟能详,国内对于这位交响乐巨人更是有过很多版本的演绎,但马勒的声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中国观众却很少有机会听到。为此,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邀请国际知名歌唱家演绎马勒的声乐作品,包括《大地之歌》、《旅行者之歌》、《青春岁月之歌》、《吕克特之歌》、《亡儿之歌》、《少年魔号》,让国内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马勒。
这些作品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大地之歌》。这部作品是马勒受中国唐诗启发谱写出的交响曲,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古典音乐进行了完美结合。2005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国内优秀作曲家叶小纲,以同样的题材创作了中国版的《大地之歌》。而在本届音乐节上,先锋导演李六乙又将以舞台剧的方式实现这两位作曲家跨越百年的时空对话,两部《大地之歌》将在同一晚演出,通过音乐、表演、多媒体三维结合,建立起空间与光影、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未来的对话。
对于这场东西方文化间的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余隆透露,中国的艺术之美与西方的音律之美将在舞台上得到极致的体现,东西方观众都能从这场融合艺术中领略到不同的文化魅力。“两部《大地之歌》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当代音乐人对马勒的崇敬,也展现了马勒音乐在当代的发展。马勒是德奥承前启后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有着古典音乐的坚实基础,也有着开拓和创新的特色。在纪念马勒的同时,如何对待古典文化遗产,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发展古典音乐,是音乐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余隆说。
继续推行亲民票价
公益项目历来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最受欢迎的部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专门面向年轻听众的“都市系列”音乐会,特别邀请朱宗庆打击乐团这一享有盛名的现代打击乐团,以生动活泼的轻松乐曲让打击乐走进大众的生活,他们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会为“都市系列”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本届音乐节演出期间,将推出11场大师课、5场音乐会导赏和4场公益音乐会。其中大师课首推“指挥风暴营”系列,迪图瓦、哈丁、特米尔卡诺夫、里霖、水蓝及殷巴尔等顶尖指挥联手打造超强阵容,为马勒音乐之传承,为公益教育之普及带来高水准的专业传授。琉森节庆弦乐团演绎的《经典童趣——BMF儿童音乐会》将吸引无数的少年儿童。而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走进音乐厅,以高端文化去影响大众娱乐,音乐节将继续推出50元至180元的亲民票价,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感受到古典音乐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