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中国京剧艺术展瑞士展陈六个月
“2011中国文化聚焦”走进东非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越南推介
布鲁塞尔展出“中国酒文化”
“黑龙江文化日”巴黎开幕
中意传媒界探讨多领域合作
同赏中秋月 天涯共此时




 中国文化报 >  2011-09-1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赏中秋月 天涯共此时

    新加坡大型中秋庆典活动举行

    美国小朋友演唱中国儿歌

    新西兰基督城林肯大学举办中秋晚会

    德国朋友争相品尝月饼

    毛里求斯观众兴致勃勃地玩起中秋博饼游戏

    编者按: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节日。如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不少外国人也开始对中秋节产生了浓厚兴趣。请看本报驻外记者在世界各地发回的相关报道。

    新加坡: 总理为庆典活动鸣锣

    作为华人华侨的聚居地,中秋节在新加坡具有特殊意义。8月29日至9月13日,新加坡一年一度的大型中秋庆典活动如期举行。据了解,此项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4年,旨在渲染中秋喜庆气氛,促进各种族和谐共处。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席了由新加坡华文报业集团主办的“月圆河畔庆中秋”灯会,并亲自为今年的中秋庆典活动鸣锣开幕。活动举办期间,新加坡观众不但可以每晚到河畔欣赏花灯、观看中国艺术团和本地艺术团带来的精彩歌舞表演,还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亚洲各国美食。

    在开幕式演出上,中国重庆市艺术团为新加坡民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情掌声和阵阵欢呼。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参与举办了有奖才艺比赛活动。此外,正在新加坡访演的珠海市歌舞团和新加坡当地的一些文艺团体也参与了本次大型中秋庆典活动的相关演出。

    毛里求斯: 非遗展演添彩中秋节

    为了让毛里求斯民众感受中秋佳节的喜庆气氛,9月7日至13日,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和福建省文化厅在路易港市中心的IBL展厅举办中国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绚丽多彩的剪纸、高雅华贵的银器、精细雅致的漆线雕、栩栩如生的软木画以及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为中秋庆祝活动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让前来观看的毛里求斯观众大饱眼福。

    展演活动开幕当天,毛里求斯前总统奥夫曼、艺术和文化部部长丘尼、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边燕花等来宾应邀出席。中毛友人对博饼这一在闽南流传已久的中秋节游戏充满好奇,得知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后,大家纷纷拿起骰子试一试运气。伴随着骰子撞击大瓷碗的清脆响声,欢声笑语不断地从人群中传出。

    除了前往中国文化中心观看非遗展演,还有不少毛里求斯人在歌声中度过中秋佳节。9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庆祝晚会在路易港的天主教堂上演。以客家人为主的教民在乐队的伴奏下唱起了关于月亮的歌曲,除了英文、法文歌曲,他们还用客家话演唱了《十五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晚会结束后,大家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互道节日的问候。

    奥斯汀: 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

    9月10日,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的亚美文化中心内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一场由不同文化元素组成的中秋庆祝活动正在这里上演。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文化参赞蔡炼应邀出席了活动,并代表总领馆向现场500余名美国观众送上中秋祝福。

    亚美文化中心中秋庆祝活动的最大特色是充分调动奥斯汀各亚裔社团广泛参与,把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内各国共有的中秋习俗吸纳进来一并展示。舞台上,各文艺社团带来了中国功夫、舞龙舞狮、夏威夷舞蹈、日本太鼓等不同风格的节目。观众在活动期间品尝月饼、糯米团等亚洲美食,共同欢度中秋佳节。

    相对于休斯敦、达拉斯等得州城市,奥斯汀的华人数量并不很多,但随着近几年中国文化在当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每当中秋、春节等重要中国节日来临,奥斯汀的华人文化机构便积极行动起来,为当地民众奉献精彩的文化大餐。这些活动既在美国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加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据亚美文化中心创始人莫黄群英介绍,中秋庆祝活动现已成为文化中心的品牌项目,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美国观众参与其中。

    新西兰: 震后月圆人团圆

    9月9日,新西兰基督城林肯大学中国学联举办“月圆人团圆”中秋联欢晚会。身在异乡的游子齐聚一堂,共叙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国的眷恋。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教育参赞王胜刚与林肯大学华人师生、访问学者代表以及坎特伯雷商学院、理工学院的40余名学生共同参加了当晚的联欢。

    对基督城的师生们来说,过去8个月的记忆实在刻骨铭心。林肯中国学联主席周忠坤动情地说,在经历了2·22大地震和不间断的无数次余震后,师生们依然坚强地生活,勤奋地学习,团结一心,互帮互助,令人深感敬佩。2·22大地震发生后,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竭尽全力组织抢救受困学生,半年多以来,使馆和新成立的克莱斯特彻奇总领馆的同志们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他们援助和鼓励。

    王胜刚向师生们转达了使馆的中秋祝福,并表示使馆将始终守护在大家身边。身在异国,感受到同胞的关怀;身在他乡,体会到祖国的温暖。大家纷纷表示,今年的月饼格外香,今年的月亮分外圆!

    柏林: 中德友人欢聚一堂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在春节、中秋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为海外华人提供了一个寄托思乡之情的场所,也有助于德国朋友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随着近年来活动的深入开展,无论是农历新年还是八月十五,不少德国朋友喜欢到中国文化中心来欢度佳节。

    今年,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中秋晚会的邀请函刚刚发出,就有众多德国朋友积极反馈,中秋晚会成为中国文化中心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9月12日,一场小型音乐会拉开了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中秋活动的序幕。主持人用德语介绍了中秋节的名称含义、神话传说以及民间习俗等。来自上海的金晓和在柏林学习音乐的林鹤联袂为观众奉献了钢琴伴唱《但愿人长久》等节目,观众无不沉浸在美妙的旋律和深深的思念之中。

    9月17日,在柏林郊区的马灿休闲公园,还将举办一场盛况空前的赏月晚会。那里有一座美丽的中国园林,恰好取名“得月园”,还有一座类似石舫的望月楼,正是中秋赏月的绝佳去处。截至目前,报名参加这场活动的中德嘉宾已有近万名。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已经悄然走进很多德国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由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丁松,驻毛里求斯特约记者程豪杰、张健勇,驻美国特约记者李乾清,驻新西兰特约记者韩立昕,驻德国特约记者何文波供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