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年
杂技剧、杂技主题晚会是上世纪末出现在中国艺术舞台的新品种,在杂技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杂技艺术不仅以技巧征服观众,在运用服、化、道、声、光、电等综合艺术手段方面足以和其他艺术品种媲美,同时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表现戏剧矛盾方面有独到之处。这是中国杂技在艺术上日新月异的突出亮点。
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全国杂技团体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和主题晚会近40台。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如《依依山水情》、《天鹅湖》、《时空之旅》等,但仍有很多的作品投入大量资金却打了水漂,演出了几场便寿终正寝。莫说是大产出,就是收回成本也困难。还有些杂技剧或主题晚会,在创作上沿用概念化的艺术手法、主题先行,在表演上不生动,技巧上无新活,没有市场是必然结果。
理一理创作理念,总结一下走不出去、找不到市场的原因,减少创作上的盲目性,杂技节目上的大型投入,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剧目题材精心选择
杂技剧目的题材选择往往会决定一部剧作的命运和前途,那种哲理性说教味很强,矛盾冲突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不适合用杂技剧表现。一般杂技剧题材的首选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流传广泛的经典、传播久远的名著,杂技剧《天鹅湖》、《西游记》、《花木兰》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
经典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为中外广大观众所熟知,杂技剧的创作者不必再为交代剧情而花费很大力气,更不用为观众是否能看懂剧情而担心。从一些成功的杂技剧、杂技主题晚会中,我们看到睿智的编剧、导演绝不在剧情交代上纠缠,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杂技本体特质的张扬和剧中人物的细微刻画之上。
主题晚会要求舞台呈现新颖,表现生动,艺术手法绝不能过于传统。所谓主题要在舞台上生动的表演中自然流露,决不可强行“突出”和硬贴。观众到剧场看杂技是放松是愉悦,绝不是为受教育而去。杂技主题晚会《依依山水情》、《时空之旅》的成功,笔者认为有三点:从舞台形象到舞台呈现十分新颖,绝无似曾相识的手法;超现实的表演风格生动、浪漫,让观众沉浸在轻松的艺术氛围里;不刻意张扬主题,主题蕴含在整体架构中。
技巧使用方向明确
杂技剧的编剧、导演依靠杂技语汇讲故事,用杂技语汇设计主人公的行动轨迹。这就要求杂技剧中的技巧动作要有十分明确的方向性,方向性是全剧之“魂”,这也是与普通杂技晚会最不同的地方。杂技剧故事情节的展开,靠的是剧中主人公的行为走向,即行动线,主人公的行动线为剧中的杂技技巧规定了明确的方向性。
以杂技剧《花木兰》为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便是全剧之“魂”,一切杂技技巧的设计必须围绕全剧之魂展开。应当强调杂技剧绝不是杂技技巧的展示加上穿着主人公服装的人物在舞台上上下下。这一点如果不明确就使舞台上的杂技动作、高难技巧没有了灵魂,成为技巧的堆砌。杂技动作的方向性是统揽全剧之纲。问题是当今有相当一些杂技剧的创作仍然和做普通杂技晚会那样,仅把一个又一个的节目罗织在一起,而没有为其设计“方向性”,仅仅停留在杂技技巧展现的层面。
还有些改编、新编杂技剧与普通杂技晚会所不同之处只是多了几个观众不知所云的窜上跳下的所谓“人物”,把原本丰富的原著和剧作弄的简陋而平庸。这种概念化的剧情、标签式的人物、没有灵魂的技巧,加上传统式的陈述和非人物化的表演形式,即便烧再多的钱、吹得再响也只能是“绣花枕头”没有生命力,更不会有市场。
细节设计凸显品位
随着广大观众文化水准的变化和艺术欣赏口味的不断提高。一般水准的演出很难达到他们的要求,因此杂技剧的文学性不容漠视。杂技本非出自名门,更无书香门第之血脉,它的世家是走江湖卖艺为生的杂耍,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凭着它的艺术品位和高超技艺如今已步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被人刮目相看。杂技是竞技艺术,国内外各种赛事很多,比来赛去当技巧难度升到极限,最后还是比拼作品的艺术价值。如果把杂技技巧视为杂技剧的硬件,那么其文学性便是杂技剧的“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让观众百看不厌的主题杂技《依依山水情》、标题杂技《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梅颂——转毯造型》、《群钗嬉春——空竹》、《太阳神之子——钻圈》、《墨荷——蹬伞》、《奔腾——男子抖杠》等作品中,自然流淌出的诗画般的意境,让人如痴如醉,编、导、演所共同制造的艺术张力,把观众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笔者认为这种文学性的注入和文学氛围的营造,远比让观众捏着一把汗,提心吊胆地观看叫人心律加速的高难技巧,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在欧美,观众习惯于讲故事的手段和细节要求互相统一。作为杂技剧,仍然需要戏剧细节的支撑。精彩的细节会给全剧增添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闪光点,同时也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比如在杂技剧《天鹅湖》里,白天鹅初见王子时,投向王子的那痛苦、哀伤、乞求的眼神,使得王子被深深触动并魂牵梦萦。这个细节的设置和描绘有极强的审美张力,动人心魄。致使全剧的戏剧走向发生变化。
舞台支撑“四梁八柱”
杂技剧姓“杂”,技巧是杂技剧呈现于舞台的基本元素。“四梁八柱”是剧作的支撑点。所谓“四梁八柱”是指全剧在不同的位置起着支撑作用的主打节目,既有分量,能够压得住台,又是剧中的中心看点。“四梁八柱”的设置不仅要技巧过硬,还要以独有的特色融入剧情。杂技剧《天鹅湖》中挑大梁的节目是“头顶芭蕾”,该节目无论技艺还是特色都是世界杂坛一流的,剧中其他主要节目,如“四个小青蛙”“双人柔术”“球上高杆”也都独具魅力。
然而在有些杂技剧中,要么没有挑得起大梁的大型节目,要么“四梁八柱”节目技巧、样式与其他杂技剧相互雷同,无差别和差别小,这是当今杂技剧和主题杂技晚会的一大流弊。“草帽”“绸吊”“钻圈”“空竹”……技巧、道具、样式如出一辙,外国演出商常常对这种一味模仿的艺术重复十分不解。下大力气增大中国杂技产品的“差异化”,是更多的占有国外市场份额,提升杂技剧价值的重要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