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历史事件,艺术家用艺术其实是很难面对的。艺术语言或者艺术本身在这样一种事件面前显得无力。所以我不是特别有兴趣在事件中使用太强的符号,表现重大事件、重大论题的东西。包括生啊死啊,其实在作品中是很难做的,因为事件的符号化给你一种很强的不能转移的方向。我感觉在‘9·11’之后美国人其实是无奈和失语的,艺术的反应其实也表现了这种无奈和失语。”
——艺术家徐冰说“艺术在‘9·11’事件面前显得无力”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在“9·11”之后,在“5·12”之后,在“3·11”(福岛核事故)之后,做一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艺术家则是可鄙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你我有关。在人类灾难面前,艺术虽然“无力”,但敏锐的艺术家不甘失语。
■“不私下为民间文物做鉴定、估价,这是一个国际博物馆界的基本伦理,台北故宫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一经发现,我们有明确法律和规章,将按照台湾有关公务员的相关法律等进行处罚、记过以至免职。”
——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称“不得私下为民间文物鉴定估价”
据说,台北故宫的研究人员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为民间人士所携带的“宝贝”提供咨询服务,但前提是:免费。反观我们这边,专家“走穴”司空见惯,前提当然是:有偿。而且索要越高越显身价。
■“我早就说了:喜欢陈丹青的智慧、犀利和歹毒!昨天赶去听他的《不要想到创意》,一个听众抢到发问机会,问:陈老师,您是搞艺术创作的——说了半句,丹青一脸不屑,道:什么搞艺术创作!我就是个画画的。他怕听怕提怕讲关于‘创作,创意,创新’的字眼和概念。在它引导下,我们搞出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作品。”
——作家章诒和谈“我们搞出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作品”
现代汉语里的“搞”字,经过百年来的胡用滥用,已糟蹋得不成个字样了。“创”字亦有此忧。口不离“创意”,反而见出当今创造力的匮乏;人云亦云“搞艺术创作”,但这些年搞出了哪些“无愧时代”的精品力作呢?
续随子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