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芳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气温骤降,但家住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李闸渠村的马金忠依然念念不忘晚上的“约会”,一个劲地叨叨着千万别下雨。干完地里的活,喂完牛,吃完晚饭,劳动了一天的马金忠换上一身新衣,在晚8时准时走出了家门。马金忠“约会”的地点是村文化广场,“约会”的“口令”是文化站音箱里传出的歌曲《好日子》。“每天晚上,广场的音箱里只要一放歌,俺们就开始往外走。”等马金忠来到文化广场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人,有的已经跟着乐曲翩翩起舞。
人越聚越多,寒冷被一点一点地驱散。马金忠也开始随着《荷塘月色》的乐曲扭起了腰身。“今年夏天,俺连交谊舞都学会了。”马金忠说,“以前每到晚上,尤其像今天这种天气,多数是凑到一起打扑克、玩麻将去了,现在完全不同了。”他说,自打村里有了文化广场,利通区又给配了音箱、乐器、服装后,村民们也都拿出了家里的歌碟,一到晚上都聚到文化广场跳舞聊天,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邻里感情。
目前,利通区10个乡镇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文化站,100多个村都有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有时俺和媳妇一起去,俺下棋,她看书,惬意得很。”马金忠颇为骄傲地说,自家的养牛知识很多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真不假!俺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算是明白了,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马金忠说,“咱们现在的文化生活跟城里人一样啦!”
“有了基础设施的快速延伸和健全,才有了今天基层文化的根深叶茂,才有了百姓的广泛参与和拍手称好。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愉悦,他们投身经济建设的劲头就更足了。”利通区区委常委杨春燕说,随着乡村、社区文化站、文化广场的投入及农家书屋的全覆盖,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百姓对政府的支持率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