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名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整合文化资源 建社区博物馆
长春新民胡同挖掘历史文化特色
泸州计划恢复两条历史老街
温州两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出炉
发挥民众力量 加强社区参与
3206p2




 中国文化报 >  2011-12-0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合文化资源 建社区博物馆

    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

    广东潮州湘桥区旅游局局长兼太平街义兴甲巷管理处主任  黄炎藩

    今年6月,广东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身为这片街区的管理者,我们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

    增强保护意识 保障资金投入

    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6年,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太平街义兴甲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近几年又结合牌坊街修复工程对规划进行了修编,并进行保护性整治。目前,太平街义兴甲巷已初步成为一个能真实再现潮州市民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地方文化和城市历史的传统民居街区。然而,由于还缺乏法律性的规范文件,实际操作层面目前仍存在一定难度,加上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全社会还未形成保护和利用好街区的共识。文物管理部门只盯紧街区内的文保单位,街道社区只负责搞好卫生,居民群众则普遍没有保护的意识和动力。

    另外,街区保护的财政保障资金投入少。潮州是欠发达地区,根本无法分配安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的专项资金。太平街义兴甲巷历史文化街区大部分是明清建筑,年代久远,部分民居建筑物破损情况较为严重,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不要说进行成片的整治和修缮,就是居民已鉴定为危房的自有房屋欲申请原状修复,政府也无法提供财政补助,因此,市民危房修缮热情普遍不高。

    完善管理机制 合理保护利用

    目前,古城区内居民房屋修复申请,经房管部门鉴定为危房报规划部门审批同意后,业主即可开工。由于没有文物部门的介入,业主大多在危房鉴定后,就对房屋进行拆除,致使部分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未能得到保护,部分有价值的建筑构件也因此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没有相关机构对旧建筑构件、装饰材料的回购,市民在危房修建过程中购买旧建筑构件、旧装饰材料的渠道不通,部分危房修复难以达到要求。

    近年,潮州湘桥区旅游局与韩山师范学院旅管系联合开展潮州古民居开发利用的课题研究,在街区选择36个民居样品,分为达官显宦、巨贾豪宅、普通民居3种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户居民有开发利用民居的意向。由于潮州民居产权复杂,加之当前街区开发利用相关政策不够明朗,致使当地居民很难对古民居开发利用有信心。再则,目前街区及周边旅游设施配套比较落后,道路交通、停车场地、旅游标识都没有完善,给旅游事业带来了许多困难。

    结合保护实际 成立管理机构

    太平街义兴甲巷位于潮州古城南端,是古城保存最为完整,建筑风格极为典型,民居群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街区。2011年8月,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促进生态 (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发展生态(社区)博物馆的重要性,立足保护地域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生态(社区)博物馆纳入各地文博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政策方针的积极引导下,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也积极行动起来,结合首批生态(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的经验做法和太平街义兴甲巷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力图通过创建太平街义兴甲巷社区博物馆,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管理工作。

    参照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和各地的做法,笔者建议整合现有市、区、街道(社区)等有关单位资源,设立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管理委员会(市太平街义兴甲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委员会),形成潮州古城区内文物保护管理和保护利用的统一职能机构,由湘桥区政府管理。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管理委员会负责行使拟定街区内(即古城范围内,下同)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实施街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和有保护价值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按照有关规划对街区内所有新建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制定旅游规划,负责街区旅游设施及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负责街区日常的旅游接待并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负责街区内商业业态的管理及商铺装修方案和店牌、店招设计方案的审核等工作职责。

    编制规划 配套设施环境

    笔者建议,应编制《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和《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社区博物馆规划及近期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市场运作、专家指导、逐步整治、渐进发展”的思路,以众多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牌坊、骑楼、街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再现潮州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全面展示潮州文化优秀特质。在潮州市目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不要对街区大片改造,近期可先考虑结合已准备开工建设的海外潮人博物馆,把海外潮人博物馆更名为潮人博物馆。以潮人博物馆作为社区博物馆的中心展馆,在现有的饶宗颐学术馆、广济桥史馆、甲第巷民居文化展览馆、仰山楼潮名人书画馆、颐陶轩潮州窑陶瓷馆、陈舜羌木雕艺术馆、潮绣工艺研究所等基础上,加紧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李厝祠和外江梨园公所等一批专题馆和展示点,形成一个中心展馆、几十个专题馆和展示点为架构的社区博物馆雏形。

    另外,旅游环境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直是潮州旅游发展的软肋。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重建设不管配套的毛病,把整治街区周边环境、改善社区民众居住条件、完善街区旅游功能配套服务和创建社区博物馆的建设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努力完善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导游、住宿、美食、购物、停车等综合服务,全面提升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水平。

    出台政策 鼓励民众参与

    社区博物馆是活着的博物馆,离不开社区民众的参与。笔者建议,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让社区居民自觉接纳并参加博物馆的建设;激励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成果文化遗产化的活动;激励社区成员通过社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利用加深对社区价值的认知;在传承社区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将文化遗产与当前变革和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发现和发掘文化遗产对社区成员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将这些新的创造纳入文化遗产体系。

    同时,唤醒社区民众文化自觉和公共事务参与意识,不能光喊口号,要尊重社区民众的合法权益,使社区博物馆的建设成为惠及民众的有效工具、构建和谐家园的载体。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政策,对有保护利用价值民居房屋的修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社区民众利用古民居开办民居客栈的消防准入门槛,鼓励社区民众利用古民居宅院建成演示展示潮州文化的专馆和民居客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