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河北省蔚县作为传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现已转型为全国文化先进县,拥有一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可以为国内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提供参考与借鉴。
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型理念
蔚县属全国产煤百强县,煤炭产业曾引领县域经济一度繁荣,但也形成了一煤独大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被动局面。2009年初,蔚县县委、县政府在困境中探寻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煤炭资源越挖越少,文化资源越挖越厚”“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支撑”的理念,形成多项共识,踏上了向文化要生产力、向文化要竞争力、向文化要凝聚力的新征程。
蔚县山川秀美,如境内的登山者圣地小五台山,是河北第一峰。民俗独特,年节文化、手工民艺丰富。蔚县近临京津,客源市场充足,只要合理开发,这些将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有形资产和强大动力。蔚县大力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融入北京旅游板块和黄金旅游线路,融入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融入张家口旅游大区。2010年5月牵头发起并承办首届京晋冀“11+3”区域旅游合作(蔚县)联席会议,为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特色精品线路奠定了基础。
蔚县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变方式、优化结构、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使文化产业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年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由1%提高到了4%。
为了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蔚县前期投资2000多万元,编制了《蔚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今年又编制完成《蔚县“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暖泉古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推动蔚县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迈进。
把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作为核心举措。总投资12.7亿元的暖泉古镇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成效显著;总投资12.4亿元的上苏庄十八堂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蔚州古城剪纸文化产业示范园项目前期顺利。同时,积极谋划飞狐峪、仙佛峪开发等项目,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积蓄后劲。
把开展“中”字头和“国”字头的重大活动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载体,以“节”为媒,打文化牌,唱经济戏。2010年和2011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剪纸艺术节,16个国家百余名国际友人,27个省市41个传承地的剪纸艺人相聚蔚县,提升了蔚县在剪纸界的“领头雁”地位,叫响了“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品牌,使蔚县成为世界剪纸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五大借势,发挥已有资源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周期长、差异性、独特性等特点,需要多方参与与努力。3年来,蔚县始终坚持“开门”兴产业,以“五借”聚力求发展。
借机。首先是借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之机,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借上级领导支持之机,包装暖泉古镇、上苏庄产业园等项目。借河北省文保会、张家口市旅游发展大会等省市重要会议在蔚县召开之机,征求意见建议。借举办杏花节、摄影节、采摘节等活动之机,提高蔚县知名度。
借智。成立专家工作站,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随时进行信息沟通,为完善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引进项目、资金、人才搭建信息平台。目前已聘请科学发展顾问共计39名,他们为蔚县的文化等部门举行专题讲座40余场次,为蔚县经济转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上千条,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借资。多渠道、多元化融资,增加文化产业投入。如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仅玉皇阁、真武庙等文物保护维修就争取国家、省级经费1500万元。同时向外扩大招商引资,采取以地置换等模式,引进西部控股、河北建投等大企业注册成立公司,介入蔚州古城、暖泉古镇等的保护开发。向内激活民间资本,引导煤矿业主先后出资2.8亿元转产投入小五台、玉泉山等景区开发。
借经。既坚持“引进来”,又注重“走出去”。近几年,蔚县先后选派14名文化旅游部门的骨干到云南丽江、河北霸州等地挂职锻炼,组织了700余名年富力强的干部分赴河南焦作、湖南凤凰、四川双流等地区取经学习,开阔眼界,借鉴经验,引进了经济转型、城市经营、景区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借力。蔚县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广泛借助驻蔚大企业之力,如开滦、河北建投等企业在剪纸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借协会之力,成立了剪纸协会、拜灯山协会等民俗文化协会,推动文化产业的深层次发展。此外,借蔚县籍成功人士之力,引进项目、回乡置业,发展蔚县。
3年来“文化立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激发了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接待游客达到89.4万人次,已超过过去3年的总和。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蔚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