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浙江记者 骆 蔓
“古老村子古樟树,古老樟树古戏台。官店虽说不出官,乐为伶官戏迷却是一代代……”当记者走进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村口,阵阵铿锵、高亢的乐声飘来,顿时使这个秀美的小山村显得亲切、灵动起来。
缙云县文化馆书记金亦明说:“官店村群众天生有一种文艺情结,传统的婺剧表演在该村流传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还保有完整的古戏台。”从上世纪末开始,在官店村的小孩子中,兴起了一股学习打鼓板、弹柳琴、拉二胡、吹唢呐等传统乐器的热潮,并自发成立了一支娃娃乐队,乐队里吹拉弹唱的乐器有数十种。
“婺剧在这里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空闲时能够听上一段婺剧,对农民们来说,比什么灵丹妙药都解乏。”娃娃乐队的指导老师杨缙汭是一位婺剧迷,17岁那年,杨缙汭有机会到县婺剧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婺剧音乐培训,从那时起,他开始系统接触婺剧音乐。1997年,一位朋友托赋闲在家的杨缙汭教小孩子拉二胡,结果另外几位朋友也纷纷将孩子送到杨缙汭家学习器乐,娃娃乐队就这样诞生了。
走进杨缙汭家,记者看到一楼的大厅里摆满了各种音乐器材,数十个七八岁的娃娃正在摆弄着各自的器乐,大家不时跑到老杨跟前,请老杨校对乐器音阶。杨缙汭告诉记者,这群由官店村40多名娃娃组成的乐队名叫少儿民乐队,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尽情地学习各种乐器,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个个周末。娃娃乐队自成立以来,每年村里搞晚会都要参演,有的还在全县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拿到冠军。如今,最早的一批娃娃乐队成员,已经有十来位考入大学学习音乐,有的还成了婺剧团的乐师。
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快活地在官店村少儿民乐队里跳跃。2006年,为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缙云县婺剧促进会会长陈子升带领一班人员深入基层,在调查中了解到了官店村的少儿民乐队。在看完少儿民乐队的表演后,陈子升一连说了三个“好”,并表示要抽调县婺剧促进会精英专门为少儿民乐队辅导婺剧。同年12月,浙江省婺剧促进会在杭州挂牌成立,出任浙江省婺剧促进会副会长的陈子升带领官店村少儿民乐队11名成员在杭州演唱了婺剧《八荣八耻》,受到在场观众的称赞,并得到了省里专家的一致肯定。2010年8月,官店村少儿民乐队表演的反映该村新农村建设风貌的婺剧摊簧《古村戏韵》,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一举获得金奖。后又参加了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在央视舞台上大放异彩。
陈子升自豪地说:“卸了戏装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这就是官店村村民的基本功。该村很多家庭都是四代同台或一家同台演出,全村1378名村民,有六成以上是‘演员’。”
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施莉萌告诉记者,音乐文化是官店村的一张“金名片”。很难想象,一个浙西南的农村会是文化名村,那些拿锄头、刻刀的农民会是一个个“音乐家”,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农民对子女培育音乐的重视程度很高,让人感到这个村庄很有朝气,很有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