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在传统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荔波县划定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横沥咸水歌》出版
大连市非遗展览进校园
黄陂农民建成老榨坊博物馆
“五音”也叫“周姑子”
面对城镇化浪潮,我们紧急出动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1-1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三代开油坊
黄陂农民建成老榨坊博物馆

    本报讯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建设,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杨楼子老榨坊博物馆近日竣工,免费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由黄陂区农民杨德元投资建设,收藏有明清油榨、石碾、油缸、石雕等文物百余件。

    博物馆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为展示区、休息区、生产区等几个部分。展示区内陈列有明清古榨各一套,其中清代古榨专门用来向市民现场演示手工榨油的生产流程。展示区内还展出了与榨油有关的大批工具和容器,如碾槽、石磨、风斗、油缸等物品。

    根据家谱记载,杨德元的祖辈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奉诏迁到黄陂县南乡温家岗杨家大湾;明嘉靖年间,杨家开始从事榨油行业,开设了杨楼子榨坊,榨油技艺世代相传,传承至杨德元已是第十三代。如今,以杨氏榨坊为代表的黄陂榨油技艺已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德元表示,他自小跟随父亲在榨坊从事榨油生意,不愿祖辈流传下来的榨油工艺消亡,就建了这个老榨坊博物馆以传承农耕文化。

    (陈奇雄 刘文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