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湖湘文化周刊·头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湖湘风情倾倒异国观众
湖南精神 经久弥昌
神八搭载物《锦绣潇湘》
系列文化作品返湘
省委书记的湖湘文化情怀




 中国文化报 >  2012-02-1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湘风情倾倒异国观众
——湖南综合艺术团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演出侧记

    演员表演舞蹈《红苗伞》        李 湘 摄

    演职人员迎着暴风雪走向剧场 祖长山 摄

    本报驻湖南记者  文 卫   张 英  通讯员  屈智芳

    2月8日,湖南综合艺术团一行结束了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欢乐春节”演出,风尘仆仆回到长沙。经过13天12晚的辗转奔波,艺术团共完成3场演出。领队周祥辉刚下飞机便兴奋地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我们这次演出非常成功!”

    此次演出是湖南省文化厅应文化部“欢乐春节”品牌文化活动的邀请,由湖南省文化厅巡视员周祥辉带队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进行为期10天的友好访问演出。

    立足中华春节文化 突出湖南民俗特色

    “欢乐春节”是文化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侨办等多部门在海外统一推出的重要对外文化品牌活动。活动自举办以来,受到驻外大使和所到国家人民的高度肯定和热烈欢迎。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各国与中国共度春节,共享了中华传统文化。

    去年11月底,湖南省文化厅接到文化部邀请后积极响应,从湖南省歌舞剧院和湖南省杂技团抽派优秀演员,组成了湖南省综合艺术团并积极筹备演出。

    为保证演出成功,晚会成立了阵容强大的导演组。总导演由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舞蹈演员杨霞担任。在晚会的策划上,杨霞说:“我们既要让外国观众领略到中国浓厚的春节文化气息,又要体现出湖南民俗文化的魅力。”按照此原则,导演组经过认真讨论,最终将晚会主题定为《舞彩缤纷——中华情》,突出舞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中华民族绚丽夺目的民间歌舞和曲艺韵味。

    在晚会的整体结构和具体层次设计上,经过导演组慎重研究,决定将晚会分为3个篇章,分别为“东方神韵”“潇湘风情”“舞彩缤纷”。

    “东方神韵”主要包括女子群舞《红灯笼》、男子群舞《闹春》、杂技《绸吊》、中国古典舞《秀色》等,通过红灯笼、绸带、水袖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演绎东方神韵。

    “潇湘风情”主要以舞蹈形式体现湖南少数民族文化,汇集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歌舞,包括苗族讲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场景的舞蹈《红苗伞》、土家族的摆手舞《摆啊摆》。

    “舞彩缤纷”仍以舞蹈为主,苗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藏族、彝族等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缤纷荟萃。

    晚会总体节目形式以歌舞表演为主,结合传统的杂技表演、独唱和二胡演奏。表现形式上柔美与张力相得益彰,表现内容将传统春节文化与地方特色民俗相融合,交相辉映成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

    为保证节目质量,演员们开始了近两个月的艰苦排练。“为了把每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演绎得更地道,平时从未接触过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演员们一丝不苟地排练。”杨霞告诉记者。

    二胡演奏外国名作 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1月30日,艺术团来到访问演出的第一站,俄罗斯最大城市圣彼得堡。当地时间晚8时许,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当喜庆的《红灯笼》旋律伴随着大红的灯笼出现在圣彼得堡青年剧院舞台上时,坐有800余名观众的剧场里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喜庆的中国年味开始在剧场里荡漾开来。在观众不断高涨的热情里,国内精心排练的10余个歌舞及杂技节目一一顺利完成,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最让俄罗斯观众兴奋不已的是二胡独奏《喀秋莎》,青年演奏家张音悦用精湛的二胡演奏技艺,将圣彼得堡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喀秋莎》演绎得完美无瑕,现场所有人情不自禁地和着节奏拍起手来,将演出气氛推向高潮。

    杨霞表示,为了保证这次访问演出获得最大成功,他们在节目编排上除了要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要引起国外观众的强烈共鸣,增强双方情感的互动。于是想到用二胡来演绎当地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喀秋莎》,没想到演出效果那么好,超出大家的想象。

    抵达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后,艺术团了解到当地人们最爱听的歌曲是《万马奔腾》(意译)。为了保证演出的效果,导演组毅然决定将演奏曲目《喀秋莎》改为《万马奔腾》。张音悦顾不上一路辗转的辛劳,临时从网上下载了音乐,在两天的时间里和着乐曲认真练习。当二胡演奏的《万马奔腾》在剧场奏响时,激起了在场观众强烈的感情共鸣。观众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全场起立鼓掌,整个剧场陶醉在歌曲的热闹与激昂中。

    友好演出遭遇极寒 座无虚席热情回报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五,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温馨气氛里时,湖南综合艺术团成员就踏上了远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演出的征途。

    表演艺术团一行共35人,演员中年龄最小的13岁。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两国演出过程中,除了一路舟车劳顿的辛苦,最让演员感受深刻的莫过于两国正遭遇的极寒天气。对于常年生活在中国南方的演员来说,突然面对零下30多摄氏度的自然环境,无论对个人还是演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月4日,艺术团全体成员结束在阿拉木图的演出后,马不停蹄来到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当飞机抵达阿斯塔纳机场时,正是凌晨5时,黎明的阿斯塔纳格外的寂静,实时气温零下30摄氏度,宽阔的大街上空无一人。演员们不顾连夜奔波的劳累和严寒,离开机场便径直奔赴表演剧场装台、排练。从早晨8时一直到晚上9时演出结束,大家好不容易才结束了两天一夜的忙碌。

    艺术团副领队、湖南省歌舞剧院院长肖鸣告诉记者,当看到因为天气太冷白天的阿斯塔纳大街空无一人时,大家不免对现场观众人数感到担忧。演出正式开始的那一瞬间,剧场座无虚席的热闹场面切实让演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哈萨克斯坦观众的热情,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在阿斯塔纳的演出是最后一场。晚会同样在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中逐渐走向尾声。节目演出结束,台上的演员走向观众席,将中国人特有的传情达意的香包赠予现场观众,热情的阿斯塔纳观众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起欢快地唱起来、跳起来。

    此次演出也让哈萨克斯坦民众领略了湖南的魅力。肖鸣告诉记者,演出前,当地民众与大家交流时表示只知道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对湖南却一无所知。

    演出结束后,阿斯塔纳观众纷纷前来向演出人员竖起大拇指。一位观众对工作人员说:美妙的舞蹈、动听的歌声、绚丽的民族服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各民族的和谐。特别是我们记住了中国还有一个美丽的湖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