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环球参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本土片增加 数字化加快
文化部召开2012年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南美狂欢季 二月正当时
日本复兴传统饮食 村民学做“冷冻年糕”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中国文化报 >  2012-02-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美狂欢季 二月正当时

    巴西2012年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于2月17日拉开帷幕。根据惯例,该市的狂欢节活动持续至22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是巴西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吸引上千万的游客前往里约。图为里约桑巴舞学校的表演者。

    乌拉圭狂欢节热闹非凡,是其主打的旅游项目。

    本报驻乌拉圭特约记者  寇泽刚

    每年2月,欧洲、亚洲和北美所在的北半球正值冰雪季节,而被太阳亲近的南半球则一派阳光明媚、碧海蓝天,正是拉丁美洲狂欢节集中热闹的时节。

    狂欢节原本是欧洲天主教文化圈的民间风俗,拉丁美洲因承袭着欧洲的语言、宗教和文化,进而承袭并发扬了狂欢节。今天的狂欢节已不像过去那样,不再只是猛吃一顿肉、狂喝一顿酒,上街跳跳舞、搞搞怪,放松一下那么简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放大、包装着狂欢节,使其更艺术化和产业化。

    拉丁美洲的狂欢节五彩缤纷。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桑巴舞彩装巡游”,4.5万多名舞者齐上阵,舞蹈精湛热烈,服饰鲜艳华丽,彩车阵容庞大、道具夸张,各家方阵追求创新,展示与时俱进的精彩。巴西人为了历时两天的表演,往往要准备一年,而狂欢节年年都吸引全世界各路媒体的镜头,聚集几百万的游客,为巴西创造近10亿美元的收入。高山之国玻利维亚的“奥鲁鲁祭祀狂欢”,土著特色浓郁,成千上万的“魑魅魍魉”上街共舞,人们顶礼膜拜各路神明,印第安人的鬼神文化与天主教的圣经文化融为一体。这一体现安第斯山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2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赤道之国厄瓜多尔,一年一度的“水果鲜花狂欢节”将十里八乡的人们聚拢而来,大家簇拥着用鲜花水果装扮的彩车,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古朴又时尚。墨西哥的“贝拉克鲁斯狂欢节”则更贴近当下,它以“烧掉坏脾气,走出郁抑症”为口号,让人们在歌舞嬉戏中回归本真、拥抱自然。

    乌拉圭作为一个人口仅300多万的小国,每年吸引外国游客近200万,狂欢节便是其主打的旅游项目。乌拉圭的狂欢活动历时40多天,从坎东贝鼓舞队盛装巡游开始,到滑稽剧街头表演,民间的、专业的、院校的、社区的几十个艺术团体轮番上阵。节目的统一外在是办怪、搞怪,鬼脸、鬼装,丑化自己,娱乐别人;表演形式有群口说唱、歌剧、舞剧、滑稽剧、杂耍、霹雳舞、摇滚唱等等,五花八门;狂欢表演最吸引民众的特点除了热闹、滑稽,再有就是说唱内容的与时俱进,一年来的国内、国际风云人物以及国情民怨会被戏说。表演分赛区、分阶段进行,从街头圈场聚众,到海边浴场搭台,然后入选者进高级剧场、五星级饭店,最后在体育场决赛。获奖者奖金最高达35万美元,商家的广告投入也高达几百万美元。每年的狂欢节表演大赛被认为是乌拉圭唯一超过足球票房的演娱活动。当地报刊评述说,狂欢节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曾经是信徒们为减少受戒前的恐惧,用对肉体的放纵来释放被压抑灵魂的庆典。走到今天,人们早已没有了受戒的恐惧,然而释放的需求还在。

    拉丁美洲的狂欢节已经成为创造机会、聚集财富的文化产业。在玻利维亚,为制作精美的鬼神服装,采集、制作鸟禽羽毛已成为一大产业,所生产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旅游纪念品,备受世界游客青睐。巴西开办有几十家桑巴舞学校,汇聚了大批舞蹈、舞美、节日营销人才,是“里约狂欢节”的品牌制造工厂。在巴西桑巴舞产业的影响下,乌拉圭非裔传统文化坎东贝鼓舞艺术正被全面开发,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相关的用品设计制造被政府视为开拓就业的新领域。国家为狂欢节开设了博物馆,收藏展示历年狂欢节的优秀作品,对每年新推出的脸谱、服饰、道具等用品的设计、制作进行评比。各地文化教育部门还组织专门团队创作狂欢节节目,很多街头杂耍经过狂欢节被提升为艺术,走进带包厢的剧场;很多剧场里的经典剧目,芭蕾、歌剧等高雅艺术形式被移植进狂欢节的闹剧,走上街头,成为大众娱乐。正如所有的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演进都要增加新内容一样,狂欢节正在从草根变成百花丛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