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王 娟
近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透露,将每年拿出3000万元,向社会征集奖励好剧本,每个优秀影视剧将得到10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奖励。“有才干、有天赋的朋友们,加油啦!”此消息一出,便有网友如此响应。
纵观这几年的影视剧,让人印象深刻的好剧本少之又少,广电总局“重金”奖励,凸显了对优秀影视剧本的渴求,无论是对影视界还是对观众都是一种警醒:好的影视剧,首先需要好剧本。
好剧本是影视剧成败的关键,可谓成也剧本,败也剧本。“让我拍一部好电影,给我三样东西:好剧本、好剧本、好剧本。”这是阿弗雷德·希区柯克曾说过的一句话,将剧本对于影视创作的重要性说得简洁而又深刻。剧本是影视作品的基础,对其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凡成功的影视剧都离不开成功的剧本。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到《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近几年的作品得到的差评还真不少,直到《金陵十三钗》的出现,观众们开始重新审视这部韵味深长的影片。据张艺谋透露,《金陵十三钗》的剧本改了无数稿,原作者严歌苓也加入了编剧阵容,并且,张艺谋还找来五六十个“圈内精英”来给剧本提意见,最终锻造出“所有看过剧本的人,都觉得几乎没什么可挑剔的”。像《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等世界知名影片,它们的剧本都经得住反复推敲,堪称经典。导演金依萌曾说,一个好莱坞电影的编剧或许看起来只有两个人,但后面有五六十人参与剧本创作,但在国内,有的商业片的剧本改了两稿就拍了。反复雕琢、精心准备的剧本,拍出来自然是有分量的。
有人说,大明星、大制作才是影视剧最大的卖点。当然,当红明星的加入、高科技的制作自然会给影视剧加分,但是,如果再多的明星、再高的技术遭遇了一个不尽人意的剧本,拍出来的片子仍可能不会令观众买账。比如《东成西就2011》,虽有莫文蔚、陈奕迅、黄奕、郑伊健等大明星出演,上映后确实引起了观众的激烈反响,然而其中的差评占了绝大多数,“太烂了,实在看不下去了”“导演和编剧可以收山了”……可如果是一个好剧本,再配上这些个大明星,相信收到的反馈不会如此,如今恶评如潮,不禁让人感到十足可惜。
剧本的失败导致影视剧的不成功,这种情况频繁出现,优秀影视剧本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精品影视剧发展的瓶颈。一个剧本怎样才能算优秀?近几年,类似于《奋斗》、《蜗居》等讲述青年一代情感和奋斗历程的电视剧,以及像《双面胶》、《金婚》等描述家庭婚姻的电视剧,丰富了国产电视剧的内容,赢得众多好评。纵观这些电视剧,不难发现,它们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对现实生活有所启发。电影也是如此,2011年,小成本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赢来的却是大回报,一时间“那些年”成为流行语。可见剧本才是最好的解释,回归真实的生活,引起观众的共鸣,就是好剧本。
当然,如何评价一个剧本是否优秀,仍需要专家和业界来共同认定。广电总局每年3000万元的奖励,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优秀影视剧本的创作给予特别重视,对社会发出信号,激发影视编剧的创作激情,势必会促进更多的优秀影视剧本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中国影视剧发展的瓶颈问题。至于奖励之下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