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辽宁记者 袁 艳
2月26日,工人雷锋塑像揭幕暨雷锋纪念馆改扩建重新开馆仪式在辽宁省辽阳市举行。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江与辽阳市委书记唐志国为坐落在辽阳弓长岭雷锋纪念馆前的一尊工人雷锋塑像揭幕。“近年来,雷锋精神已成为辽阳的文化之魂、精神之魂、发展之魂。”辽阳市委副书记郭辉说。
两代雷锋从辽阳走出
1959年5月,鞍钢决定在弓长岭铁矿建一座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同年8月20日,从鞍钢调给焦化厂一批技术骨干和青年工人,雷锋就是这个时候来到弓长岭,在焦化厂做了一名产业工人。1960年1月8日,雷锋从辽阳参军。雷锋虽然在辽阳生活、学习、工作了仅仅142天,却与辽阳人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走进军营后,他仍然心系辽阳,当得知辽阳地区遭受水灾后,雷锋在汇款单上写道:“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弓长岭就是我的家。”
和雷锋一样,“当代雷锋”郭明义也是从辽阳走出来的,他们两个人有着多个惊人巧合。
从上小学到参军入伍,雷锋一直是郭明义心中的偶像。郭明义从部队复员回到鞍钢工作。雷锋参军前所在的鞍钢弓长岭铁矿,距离郭明义工作的鞍钢齐大山铁矿,只有10多公里的距离。雷锋当年的工友们向郭明义讲述了许多雷锋的感人事迹,让郭明义真切地感受到了雷锋的平凡与伟大。
雷锋是鞍钢弓长岭铁矿工人,工作生活在辽阳;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的一名普通职工。1960年1月8日,雷锋从鞍钢弓长岭焦化厂走向军营,他的送兵人是时任辽阳兵役局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1976年,郭明义从鞍钢齐大山铁矿参军入伍,他的送兵人还是余新元。郭明义入伍后与雷锋一样,也在沈阳军区,也是汽车兵。雷锋与郭明义,中国人身边的两个平民偶像,他们经过同一个人的手,走向同一个军营,从事同一个兵种。
郭辉说,正因如此,当我们向郭明义发出邀请时,他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郭明义曾先后3次赴辽阳为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企业工人做报告。
雷锋精神在辽阳传承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雷锋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辽阳人的心灵,涌现出一大批集中体现辽阳人高尚道德品格、良好精神风貌,践行雷锋精神的先进人物。
——这里有雷锋的战友。1960年1月8日,雷锋从辽阳走向军营。当年与雷锋一起入伍分到一个团的辽阳籍战士就有358人。雷锋的第二任班长庞春学、第三任班长于泉洋、与雷锋同开一辆车的乔安山都是辽阳人。多年来,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传承雷锋精神。2002年,辽阳组建了雷锋战友报告团,庞春学任团长。
——这里有雷锋的工友。今天,见证雷锋成长、与雷锋一起患难与共的易秀珍、石素琴等22名工友仍然健在。“雷锋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小志气大,太爱学习,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已是古稀之年的易秀珍老大娘在刚刚揭幕的工人雷锋铜像前向记者追忆雷锋留下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这里有雷锋的义弟。吕学广是雷锋生前在辽阳认下的义弟。几十年来,无论世事怎样变化,生活如何艰辛,吕学广都从没忘记雷锋,依然坚守着那份信念,踏实做人、热心助人。
——这里有雷锋的传人。在常年开展的“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活动中,辽阳市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活雷锋。
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扎根辽阳,2003年辽阳修建了雷锋纪念馆,该馆是全国第4个雷锋纪念馆。纪念馆在扩建前的近10年里,先后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