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国 姜玉坤 李祥辉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50年来,雷锋生前所在团——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始终高擎学雷锋这面大旗,接力打造一批又一批听党话、跟党走的雷锋传人,持续培育一茬又一茬忠实履行使命的优秀官兵,团队先后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49人获得沈阳军区颁发的学雷锋荣誉章,被评为“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军学雷锋标兵集体”,军区“学雷锋标兵团”“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社会各界亲切地誉为“雷锋团”。
春寒料峭的2月,笔者走近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官兵,聆听他们讲述融入血脉的动人故事,感悟雷锋精神时刻焕发的伟大力量。
领导干部带头,传承雷锋精神就有了不竭动力
“请老班长放心,走到哪里我都会把传播雷锋精神的种子带到哪里……”2012年1月9日,即将赴任某炮兵旅旅长的第18任团长于洋缓步走到雷锋塑像前,一边深情地抚摸,一边向老班长告别、向老班长表决心,说着说着,不禁泪眼朦胧。
20年前,他军校毕业来到“雷锋团”,一路走来,从排长、连长、营长、参谋长,直至团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坚持用雷锋精神书写军旅人生,成长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军区“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胸前挂上9枚荣誉奖章。
2004年,部队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距离市中心仅有4公里的一座废弃供水站氯气罐发生泄漏,附近动植物被毒死一片,数千居民逃离家园。他率领抢险小分队冒死突入毒区,成功排险。他的英雄行为,让当地居民和各国维和部队知道了中国雷锋。
2008年,部队受命执行沈阳赛区奥运安保任务。80多个日日夜夜,他每天带领排爆分队,冒着40多度的高温,钻进低矮、潮湿、蜘蛛网般的地下管道查爆排爆,不放过每个细如发丝的角落,确保了奥运场馆的安全。
……
“只有当好举旗人,才能带好后来人。”该团政委王洪刚告诉记者,50年来,这个团先后经历4次转隶,6次变更驻地,更换了15任团长、12任政委,但无论环境怎么变化、任务怎么转换、人员怎么调整,历届党委班子都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真诚信仰、真心实践、真情传播。每次新老班子交接,他们既交荣誉,更交责任;每隔几年,都要调整一次学雷锋规划方案;每年团党委都要专题例会分析学雷锋形势,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选树学雷锋典型。
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坚守,历届党委班子始终践行“无愧雷锋、无愧前人、无愧后人”的诺言,高擎雷锋精神旗帜走在前列!先后有13任团长、10任政委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先进领导干部和学雷锋典型。他们接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事迹不胜枚举。
雷锋“精神能源”,辐射北国南疆
2012年,除夕夜,雷锋班里充满欢声笑语。受全班战士资助的特困学生徐苒萍、刘小凡和他们一起看春晚、搞联欢、包饺子,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但雷锋的高尚情操和行为却始终在延续。每年春节,失去亲人的孩子、孤单的留守儿童、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子女外出打工的空巢老人都能在雷锋班过上一个温馨的团圆年。
雷锋班、雷锋连、雷锋纪念馆,是雷锋团特有的教育资源。该团历届党委始终坚持把这3个平台作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窗口和基地,积极面向社会传播雷锋精神。
走进雷锋连荣誉室,那些来自各地的“精神能源”令人心动情涌:西藏的雪白哈达、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干、内蒙古大草原的羊毯小工艺、无锡的泥人、洛阳的唐三彩、守岛战士制作的和平鸽、航天中心的神舟飞船、祖国四个端点哨所的泥土……每份礼物都隐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同时也给予官兵们无穷的动力。
雷锋班第17任班长郑金宝,应邀到50公里外的武警某支队做报告。头天突降大雪,车辆无法通行。他从凌晨出发,顶风冒雪艰难跋涉5个小时准时赶到会场。当满身冰霜的他,出现在武警官兵面前时,支队领导备受感动:你的行动就是最动人的报告。
雷锋班第18任班长赵宏光,在5天时间里,辗转奔波于北京、天津的各个学校、企事业单位,连续做20场报告,参加5个座谈会,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讲台上。他的事迹一经报道,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
如果说雷锋班、雷锋连的官兵们向社会大众展示了一颗颗美丽的心灵,那么雷锋纪念馆就是滋养出这些美丽心灵的道德殿堂。
50年前,雷锋牺牲的第3天,无比悲痛的官兵们流着眼泪把雷锋用过的冲锋枪、手电筒、节约箱,穿过的千层底袜子、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写的日记,以及雷锋工作生活照片搜集起来,在营区建起了“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这就是雷锋纪念馆的雏形。此后,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纪念馆建在哪里,并持续向社会开放。1992年9月,该团新营区落成,一座汇集了各种珍贵历史资料的大型雷锋纪念馆也隆重开馆。从此,它像高耸的航标,指引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50年来,雷锋班、雷锋连官兵们应邀担任了全国400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为28个省市社会各界做报告4200多场,听众达640多万人;收到国内外各类信函47万多封、贺卡3300多张,官兵回信23万封。雷锋纪念馆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5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