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东
冬日的京城,天气上的寒冷并没有降低舞坛上的热力,先后出现的一台台舞蹈晚会,在扮亮京城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位位守望着精神家园的舞者,他们用自己的顽强坚守,为中国的舞蹈艺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这让人不禁为之敬佩和赞叹。
王亚彬的守望
王亚彬携着她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三季)》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她用“守望”一词为自己精心打造的这台舞蹈新作命名,可见她守望舞蹈理想的痴心始终未改。
王亚彬是目前中国舞蹈界极为重要的青年舞蹈家。当年,她凭借《扇舞丹青》迅速成为中国舞坛令人瞩目的人物,这么多年她一路走来,挚爱舞蹈的心意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份挚爱,同别的舞者还略有些不一样:已经成功进入影视界的王亚彬,是中国目前难得的在舞蹈、影视、主持三领域并行发展的三栖明星,然而,由于对舞蹈艺术的一往情深,她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舞蹈主业。名利诱惑之下仍执着于此,王亚彬在舞蹈艺术上的坚持具有特别的意义。
由于王亚彬是中国古典舞领域培养出来的优秀舞者,又由于她成功地表演了成名作《扇舞丹青》,因而在常人心目中,她是被定位于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行列之中的。也的确,深得古典舞训练系统的滋养,王亚彬在舞台上的一颦一动,莫不透着中国古典气质与韵味。控制和运用肢体动作的极高修养,让她的舞蹈表演有着极为洒脱的品质,充满了文人气质的高洁与意韵悠长。
然而,从几季《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舞蹈专场来看,今天的王亚彬显然并没有止步于此。她利用自己在古典舞领域获得的一切技艺条件,开始向着自己的舞蹈理想进发。通过每年一季的探索和奉献,王亚彬在用她的舞蹈不断地询问自己、找寻自己,不断地向着自己的艺术目标和理想靠拢。于是,在她呈现给我们的这些舞蹈晚会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表达、勇于探索的舞者,依然是那样规范、讲究,那样非同一般,同时又是那样独特,那样引人入胜。
在不久前于北京保利剧院结束的第三季《亚彬和她的朋友们》晚会中,王亚彬率着她的朋友们继续在舞蹈领域内深入开掘,艺术探索的触角更为延展,不仅在她极为擅长的古典舞领域中进一步深入,更在其他舞种上不断开拓,甚至还有让人大呼过瘾的美国舞蹈编导创作的作品。如此的表现,让人对王亚彬的不断“守望”,充满了赞赏和不断的期望。
滕爱民的痴迷
记忆中,留着一根大粗辫子的滕爱民,是一位优秀的舞者。他曾经在舞剧《风中少林》中饰演的反派形象,给人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表现在其身体技艺上和表演上的不凡才能。后来,滕爱民领衔成立了北京城市当代舞团。据说,这是北京的第一家民营舞团。凭借着这一平台,他开始了向着自己目标和理想的不断攀越。
不久前,在京城舞台上消失了可谓有些日子的滕爱民,突然带着一台名为《国色》的现代舞作品,亮相于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毕竟是隔膜得有些久了,他的这次出现,让人颇有些意外。然而,伴着这份意外的却是一份惊喜:几年不见,今天的滕爱民给人以更加鲜明的成熟感。他的成熟不仅表现在他冷峻而深入的表演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细致而富有层次的创作上。他本人在舞台上的每一次出现,不但自己表现出一种难得的沉稳和入木三分,同时他把自己舞蹈团队的状态也调整得十分到位,从而给观者带来精致的艺术感受。
从这样一个履历发展过程来看,滕爱民真是够痴迷的了。他痴迷于舞蹈,痴迷于舞台,痴迷于他的艺术梦想。而他在痴迷中不断地在舞蹈王国中苦苦探寻,让人看到了这份痴迷之后的艰苦付出。
滕爱民的最新作品《国色》,用现代舞的动作样式来表达他对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的思考,这种思考在传神的肢体表达中,已超越了现代舞中常有的处理方法,难得地表达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的获得,不仅表达出滕爱民在艺术之路上的感悟和进步,同时也让人有理由看好他的这份痴迷。秉承着这份痴迷和坚持,他一定会到达自己的理想之彼岸的。
肖燕英的坚持
肖燕英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的一名专门教授创作课程的教员,她因常年不懈的思考和从未间断的编舞探索及其实践,让人对她的创作始终充满了期待。亮相于国家大剧院名为《香远益清》的舞蹈晚会,是北京舞蹈学院展现其最新教学成果的舞蹈专题晚会。而首先亮相于舞台上的舞作,便是肖燕英根据《牡丹亭》创作的小舞剧《丽娘》。在这个剧目中,我们看到了她在舞蹈艺术上的一致追求。
《牡丹亭》的故事近年来成为舞蹈界的宠儿,芭蕾舞、现代舞、中国舞等都开始相继在这个宝库中不断找寻艺术的养料。如此集中的开掘,可见这个题材在舞蹈编导心目中所引发的共鸣。虽然已经有了各种成功的探索,肖燕英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探索。她以《丽娘》的名字、从中国舞的编创视角出发,以小舞剧的体裁,开始了她对这一传统题材的开掘。
小舞剧《丽娘》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讲整个故事的。纯女性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让这一故事同别的作品相比多了一份对于女性世界的关怀。
肖燕英显然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的想法,小舞剧的时间容量虽然有限,但她却游刃有余地利用原作的框架和精神,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在结构和语言上,她刻意地用十分沉着的口吻把握住自己的叙述节奏,每一舞段之间的呼应和逻辑都很有机,既表现出了故事和人物,又借故事和人物突出了创作者自我的思想境界。让人特别瞩目的是肖燕英在动作语言上的探索,她既不拘一格地使用任何可以用于表达的方式,又在努力地建构着富有中国意味的语言形式,因此,她的舞剧语言在富有审美涵义的精致凝练之余透露出中国舞蹈动作的美感。用这样的舞蹈语言塑造出来的杜丽娘,精干中透着妩媚,精致中闪着舒朗,很有中国风味。
想来,肖燕英对于自我舞蹈艺术理念的追求的确是持之以恒的,不断的思考和实验,贯穿了她艺术实践过程的始终。我们可以从她的实践中感受到她的坚持,而唯有如此的不懈坚持,才会让她走得更远。而唯有更多人的坚持,才会让中国舞坛的精神家园充满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