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歌剧《图兰朵》献演伦敦奥运舞台
田沁鑫将办京沪演出季
北昆《西厢记》将登国家大剧院
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落地中国
《长征组歌》首任指挥唐江辞世
铁娘子侯军和她的钢铁连
广告




 中国文化报 >  2012-03-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娘子侯军和她的钢铁连
——“西子红妆映浦江——杭州越剧院上海行三部曲”启示录

    本报记者  赵  忱

    《班昭》剧照

    《红楼梦》剧照

    2月去上海之前我对杭州越剧院几乎一无所知,虽然也见过院长侯军,看过关于杭越的报道。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一再打电话说:一定要挤时间过去,这是杭州越剧院5个月之内四进上海的最后一步,“杭越现象”值得你关注,侯军这个院长值得你关注。

    很好。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去,为的是为一个长时间存在心里的疑惑找到答案:为什么,一提到院长侯军,大家总是有口皆碑;为什么,在上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旁有浙江越剧团的情况下,这个显然很容易被挤压的“杭州越剧院”不仅没有垮塌,还反而以出人、出戏、出效益,形成了被大家惊为神话的“杭越现象”?与此同时,当然还要为一个崭新的疑惑找到答案:为什么,侯军要带着杭州越剧院在5个月之内四进上海进行三轮演出,这是什么样的壮举?2月18日,我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联合在上海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找到了答案,这答案写满4张A4纸。

    座谈会,从午后1点到傍晚6点的郑重研讨

    2月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和我前后脚从北京起飞落地上海虹桥,直奔贵都国际酒店,此时距离午后1点座谈会开始还有10分钟时间,但上海文艺界、戏剧界的专家已经把三层会议室坐满,可以想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匆忙垫了几口饭就赶到了现场,这便看出了杭州越剧院的好人缘。没有人推诿,没有人是被强拉了来做勉强的发言,座谈会在严肃中呈现出不过分的热烈气氛。

    杭州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汪小玫首先发言,这位娴静典雅的女部长十分形象地传达着杭州这座城市的典型魅力——如同西子湖,温婉而湿润。汪部长几句简短的话,勾勒出杭州市的文化志向:尽最大努力,给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强有力的支持,使得杭州文化在当下的健康发展与杭州的文化底蕴相匹配。杭州越剧院的科学发展当然也在杭州市委宣传部的大盘子计划当中。具体执行杭州市委大盘规划的是杭州文广集团副总经理李小华代表集团在汪部长之后,做了或许是有些偏长的发言,从他的发言中,与会专家和媒体记者感受到了杭州文化管理者的文化自觉,更侧面了解到杭州越剧院了不起的成就以及成就背后的艰辛。李小华风趣地说:我们见了她都怕,她的工作干劲让大家吃不消。李小华所说的她,正是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

    对侯军院长的由衷赞美简直成为了座谈会的主题,因为,杭州越剧院自去年10月5日开始至今年2月16日结束的“上海行三部曲”让众人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侯军的意义,被媒体和专家总结出的“杭越现象”,事实上都撇不开杭越领军人侯军。这位让人“吃不消”的侯军具有惊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奋发图强的毅力,虽然眼下忙于带团练兵的侯军没有功夫扯开嗓子,展示自己当年作为部队声乐演员的功力,但是,杭越的每一位演职员工每天都能听到她发自内心的呼唤:请跟我来,咱们杭越就是要不停地出人出戏出效益!她在杭越院长的岗位上已经干了快20年了,仍然干劲十足。

    侯军带出的是什么样的杭越?杭州越剧院跨年度的“上海行三部曲”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在此之前不妨听听专家的肺腑之言。

    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上海越剧院、浙江小百花、杭州越剧院,三足鼎立,这个格局已经形成。目前来看,上海越剧院仍然拥有表演人才的优势,浙江小百花拥有艺术观念的优势,杭州越剧院拥有机制的优势。杭州越剧院更符合现代剧院既要面对艺术竞争平台,又要面对大众市场平台的要求。

    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杭州越剧院这次到上海来演出,16台戏,有各种类型,展示了杭越的实力、杭越的作风。我看到了很多好苗子,看到了一把手对于一个院团的重要性。上海是个风水宝地,大家都要来的,阿拉欢迎你。

    上海大学教授邓朴安:杭越的成功,不是剧目的成功、演出的成功,而是整体的成功、经营管理的成功。这次上海行的三部曲就是市场开拓、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也就是说,上海的蛋糕,他们要一块了。

    上海越剧院著名编剧吴兆芬:杭越的领导班子很懂得让演员在舞台上跌打滚爬,这一点让我刮目相看——不光抓明星演员,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走在前面。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以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杭越有个好带头人啊。

    上海观众的热情追捧,上海专家的热心支持,让侯军和她的团队感佩不已。作为越剧重镇,上海无疑是一个越剧艺术的大码头,“杭越现象”与“侯旋风”当然也给上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虽然大家不便把某一种尴尬说得直接。但,海纳百川是上海精神,杭越的上海行,让上海人重温了上海精神,也让杭越人见识了上海精神。

    5个月间四进上海,密集上演13出戏,除却杭越还有谁?

    墨绿色的“西子红妆映浦江——杭州越剧院上海行三部曲”系列演出册印得相当低调,简直低估了“上海行三部曲”的分量,甚至没有通常一场演出节目单的精明与豪华。然封面是西湖与雷峰塔,封底是东方明珠和上海大剧院,还是低调地奢华着:剧目奢华、阵容奢华、内容奢华。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一册小小的“雄心”果真在大上海掀起了波澜。由杭州越剧院与上海艺动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西子红妆”点燃了浦江两岸新一轮的越剧热——上海越剧迷都在争先恐后地看杭州来的越剧,他们先后看到了“喜剧浪漫”“传统经典”“新创多彩”3个系列、品相各异的13台大戏,尽管没有人能从头到尾真正看遍所有16场演出,但是杭越的表现已经让他们惊叹:这年头还有这样的剧团,能一口气演这么多出戏,而且一出比一出好看、耐看。这3个系列陆续挺进上海,也忙坏了上海的专家,还有上海的文化记者。

    需要说明的是,杭越与艺动天下的联手使得杭越的上海行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与数年前来上海演出票款难抵场租费不同,此次系列演出,杭州越剧院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四进上海,演出了16场大戏,票房收入超过136万元。

    陆续到上海的13台戏分别是:喜剧《新狮吼记》、《一缕麻》、《西园记》、《唐寅与秋香》,传统戏《碧玉簪》、《玉蜻蜓》、《盘夫索夫》、《孟丽君》、折子戏专场、《红楼梦》,新创剧目《班昭》、《梨花情》、《流花溪》。与此同时,还有4部大戏暂未放入上海行程当中:探索剧《大道行吟》,现代戏《女人街》,易卜生名剧《海上夫人》、《心比天高》,海外经典《简爱》。对于一个市级戏曲院团,这是多大的吞吐量?需要怎样的胸怀和毅力才能练成这等肚量?

    这是“杭越现象”的重要元素,每一部戏,都能说演就演,人民需要什么,他们就上演什么。备好满汉全席,还怕众口难调吗?要紧的还有,杭越的“菜谱”,首先要顾及的是百姓的胃口,其次要考虑的是剧团的生存规划以及越剧事业的自身建设。杭越的三顾及成就了杭越的三步棋:出人出戏出效益。于是,很多剧团唠唠叨叨的苦闷,恰恰是杭越津津乐道的法则:无私无畏,从善如流,善待人才善待戏,出人出戏出效益。

    没有看上杭越的《红楼梦》是很多人的遗憾,据说就连上海越剧院也有近十年没有演过《红楼梦》了,越剧怎么可以不演《红楼梦》呢?杭越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红楼梦》期间,正赶上上海越剧院在逸夫舞台演出明星版《孟丽君》,无意间形成“杭越”与“上越”的艺术较量,在人家的码头上上演人家的镇院大戏,杭越真是豹子一样勇猛……结果呢?《孟丽君》那边独秀,《红楼梦》这厢红火,上海滩一时间街头巷议:杭越蛮厉害哦。

    仅仅有机会看两场杭越的演出,是我的遗憾。听说杭越的《红楼梦》除了照亮了上海滩之外,也曾在2011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长安街迎来了众多“要客”,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看罢演出后高兴地说:没有想到杭州的《红楼梦》演员阵容这么整齐,服装、舞美、灯光都漂亮,我建议文化部、文联、剧协的同志都来看看。这部戏也应该进校园,让大学生了解真正的经典。

    铁娘子和她的钢铁连现在可能正在乡村巡演

    我看到的两部戏已经让我认识了杭越的实力,与侯军的两次接触更让我了解了杭越的战斗力。

    第一部是新创越剧《班昭》。上海昆剧团的《班昭》不仅看过,还作为那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评委为它投了一票,记得当年在剧场曾经被深深感动过,蔡正仁的敦厚与张静娴的典雅告诉大家——在《汉书》的背后,有一个如此孤寂而清高而坚韧而纯真的女子班昭!今次再看《班昭》,时事又已大变,但“班昭”陈晓红的一举一动,还是紧紧牵着我的视线。一个年轻的女子,可以把那样的班昭从生演到死,演得那样起伏跌宕,没有几分才华几分努力,是根本做不到的。杭越有这样的人才。

    第二部戏是《梨花情》。那是情人节的夜晚,原本以为是被工作耽误了“过节”,没想到看到了最好的爱情。一出新编传统戏,传统得精致,又现代得技巧,听说《梨花情》已被众多院团移植,移植费不过两万,钱赚得不多,但积德事大,这样的好戏,是可以让观众向美而活的,这样多好。

    “贾宝玉”郑国凤被众人交口称赞,她是侯军从上海挖来的人才,或者这样说更贴切:郑国凤在杭越“筑巢引凤”的工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巢儿。上海与杭州这么近,呆在哪里不是呆,重点是要呆得舒服。侯军院长爱才,爱得果断,比如爱她就为她筑巢。不然,哪有众口一词的《红楼梦》?

    院长侯军的无私与聪明还在于,她几乎不用重金邀请外来的“和尚”,那些满天飞的导演、编剧什么的,不太有机会在杭越这座清廉的庙宇里念他的金钱经,杭越的戏,主演与主创班底,都是自己人,这其实是很正常的艺术生产秩序,只不过这些年来被过多的功利欲望弄得有些紊乱了。侯军不走这样的弯路。

    我很关注侯军走路的样子:低着头,若有所思,却从容坚定。侯军和她的剧团,像是铁娘子和她的钢铁连,就像那天,专家还在沪上热谈“杭越现象”,副院长已经带领部分人员奔赴另一个战场。杭越是一炉滚烫的钢水,人民需要什么,他们就按什么形状成钢,每一年,他们要在杭州做百场广场演出;每一年,他们要不停地走村串巷;每一年,他们都排演多部大戏,争取保质保量。抽空,他们还去世界巡游,把越剧带往更广阔的天地,同时打开眼界:杭越的越剧,从来没有被才子佳人限制,相反,所有的才子佳人都可能是杭越的棋子,助杭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身份上,日臻完善。

    很久没有杭越的消息,也许,他们正在浙江乡村巡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