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亿元——
受2010年度拍卖成绩的鼓舞,各拍卖公司在拍卖征集和宣传推广上使出浑身解数,促使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卖规模迅速扩张,举办拍卖会的拍卖公司数量、拍卖会数量、专场数量、作品上拍量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也使得成交结果颇为惊人。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11年度成交总额从2010年的596.53亿元人民币飙升至968.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2.35%。但拍卖规模的急剧扩张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之间的矛盾导致成交率仅为49%,艺术市场再次进入调整期。
2011年度参拍的拍卖公司数量达357家,同比2010年增加了136家;专场数量多达3112场,比2010年增加了1418场。专场划分更为精细,推出新的专场门类的同时,特色类、创新类和专题类专场也在增加,同时各类专场均更为注重藏品传承来源。中高端价格区间的拍品数量均有增加:亿元以上拍品为21件,比2010年增加了4件;5000万元至1亿元拍品的数量为52件,比去年增加4件;1000万元至5000万元拍品为1003件,同比增加69.43%。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市场价格两极分化的态势更加明显。
11.8%——
2月29日,商务部、中拍协首次联合推出《2011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2年展望》(下称《蓝皮书》),数据采用了商务部拍卖信息系统权威的数据,客观分析总结了中国拍卖业2011年发展状况。
《蓝皮书》首次披露了行业佣金状况,文物艺术品佣金为全行业之最。2011年,拍卖行业平均佣金率为1.88%。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全年成交576.2亿元,仅占总成交额的9.2%,但佣金总额为67.8亿元,占全行业佣金收入的57.5%,以11.8%的佣金率高居行业之首。相比之下,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成交2844.8亿元,佣金仅为11.1亿元,佣金率0.39%。
2011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量增长也大幅放缓,但数字仍十分惊人。《蓝皮书》透露,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累计举行拍卖1949个专场,成交额达576.2亿元,较2010年的397亿元增长45.2%,成交额在整个拍卖行业的比重首次从历年来5%左右的水平上升到9.2%,创文物艺术品拍卖板块在业内比重的历史新高。不过,报告也指出,2011年45.2%的增幅较之于2010年的74%明显回落,呈现出在调整中增长的态势。
350%——
艺术品信托无疑是最近比较“潮”的投资产品。数据显示,去年艺术品信托呈现爆炸式增长,发行数量猛增350%,发行规模暴涨626.17%,平均收益率更是上浮至9.86%。一向以“小众化”自居的艺术品信托正逐步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信托公司和艺术投资公司追逐的热土。
所谓艺术品信托是投资和融资相结合的投资形式,实际上是艺术品金融化的一种做法。它是以艺术品作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通过信托方式,施行集合投资制度,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在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艺术基金管理人经营下,通过艺术品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供分享艺术品价值增长的收益。
分析艺术品信托火爆的原因,不难看出其实质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投资渠道变窄,大量闲置资金涌入具有超额利润的艺术品市场,催生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艺术品信托收益较为可观,投资者将其作为资金避险和抗通胀的主要手段,提高了产品投资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在多重因素的共振下,艺术品信托开始了一段“蜜月期”。
然而,过分的疯狂往往并非好事,艺术品信托背后的风险让人不寒而栗。据调查,目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赝品当道。此外更为严重的是,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哪个机构可以100%鉴定艺术品的真伪,这也无形中加大了艺术品信托投资的风险等级。
(于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