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真人图书”:从读书到读人
高中生“苇子”网上晒书受关注
陕西渭南“一元剧场”向县区延伸
首图举办国际儿童图书日主题活动
天津大港民间艺人有了自己的“家”
中国清明文化节在开封开幕
公共文化建设为泉城百姓带来实惠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人“炫富”她“炫书”
高中生“苇子”网上晒书受关注

    新华社记者  韩拥兵  张  翅

    在网络上,有人炫车,有人炫包,但你见过炫书的吗?近日,一个网名为“重庆苇子”的女生在网上“炫”了自己的3000多册藏书。帖子发出之后引发了极大的关注,“苇子”也迅速走红网络,网友们纷纷喊她“炫书女”“书二代”“藏书妹”……

    “苇子”是重庆龙湖巴蜀中学的一名高三女生,说起“炫”书的初衷,她说:“一些‘90后’‘炫富’事件让我很不舒服,因为自己也被贴上了‘90后’的标签。我想了想,他们炫耀的是物质,我就用文化来回应。正好家里有3000多册书,我就发了一个这样的帖子。”

    “苇子”炫的书是父母在上世纪80年代从旧书里淘来的,很多还采用古旧的繁体排版。“苇子”18岁生日时,父母把这些书当做“成年礼”送给了她。从此,这些书成了她的“私有财产”。2月底,名为《我家没有宝马车,只有藏书数千卷》的帖子“问世”了。据“苇子”介绍,她把这个帖子发布在了很多论坛上。仅仅在网易论坛,点击数已超过14万次。

    “前一段时间,历史老师提到了某个皇帝,班里的一个男生居然说出了一大串皇帝妃子的名字。这些信息来源于电视剧,但被当做常识用了,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苇子”一脸无奈地说,“穿越、后宫、综艺……似乎成为‘90后’的标志。其实我觉得我们也是被动接受这些的。现在一些商家用这些包装精美的电视剧来不断吸引我们,再经过娱乐圈的放大,似乎成为一种流行,年轻人就要接受这些。”

    “苇子”认为,这些信息很多是在宣扬拜金主义、娱乐精神,“90后”受其影响,把很多好东西丢掉了,“炫富”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她认为倡导读书有可能纠正这种不良风气:“我觉得经典著作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比如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虽然写的是战争,却在宣扬和平的理念。”她说,上大学后,自己的时间会比较充裕,要静下心来多读书,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把书拿出来,实现共享。

    重庆大学教授周庆行认为,与“炫富”不一样的是,“炫书”更多的反映出一种文化追求,强调的是精神文明的积累,这对个人修养的提升、社会风气的净化是有好处的。因此,大家对“炫书”这件事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于社会上爱读书的事情,应该多多鼓励。但是,“重庆苇子”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炫书”之后,更重要的是潜下心来好好读书,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更多读书带来的乐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