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湖南文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大剧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76名员工中,在编的不超过20人,5名主管中有3名是合同制员工。湖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现有的56名员工中,合同制员工近40人。采访中,很多员工表示,改革给大剧院人带来了新的工作平台和发展机遇,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据陈介辉介绍,为进一步打破“铁饭碗”观念,革除在职员工的依赖思想,去年大剧院又制定了百分制管理条例。包括总经理在内,每个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并由专职的督察员进行监督。违规者按照规定扣除相应分数,表现优秀者则予以分数奖励,每个月的奖惩得分抵消后,总分低于70分的员工将被解聘。记者在湖南大剧院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一张今年2月份的考勤表上看到,一位供电房的值班人员因交接班时未将离岗时的电力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登记被扣掉2分。“这个工作十分重要,不能有半点马虎。”主管一脸严肃地向记者解释。
据湖南大剧院财务部门负责人介绍,2009年以来,剧院员工收入逐年提高,最高的增长了3倍,最少的也增长了50%以上。除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以外,员工基本工资每年上调12%以上,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有相应比例的增长;同时,企业还为员工购买了补充医疗保险,为员工的独生子女购买了学生、幼儿平安保险等,让员工切实感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要保持湖南大剧院蓬勃发展的势头,才能让员工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而让员工得到更多实惠则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之一。”陈介辉说。
市场经营与公益活动 有机结合
在改革过程中,湖南大剧院始终没有忘记一个国有文化企业的责任,改革之初,便坚守公益理念,在搞活演艺经营市场的同时,以惠及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为己任。
2009年以来,湖南大剧院共开展为残疾人演出、进社区免费为农民工和居民放电影、低价为学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高雅艺术进机关等公益活动200多场次,观众超过16万人次。
黄蓉告诉记者,大剧院还成立了湖南爱乐协会,每个月邀请资深音乐人开展一次免费公益讲座,定期为会员举办才艺展演晚会,为近3000名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为培养幼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对高雅艺术的认识,大剧院创办了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以低于半价的优惠价格让2000多位母亲和孩子一同观看《妈妈伴我琴声飞扬》等剧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剧院共有3万多观众观看亲子剧,由此形成了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亲子团”。
“公益活动既提升了湖南大剧院的影响力,也逐步为大剧院培养了稳定的观众群体和消费群体,目前这个群体有8万人左右。”陈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