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创富基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头版

第2版
创富基石

第3版
创意营销
  标题导航
演出业受困“高税率烦恼”
文化企业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报 >  2012-04-0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出业受困“高税率烦恼”

    税收像一座大山压在小剧场身上。(插图 张海宁)

    对剧场来说,房产税是巨大压力,还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等,光靠卖票根本收不回一个剧场的投资。所以应该首先确立剧场是什么性质的,非营利性的还是经营性的,然后分别按不同的税率对待。

    □□        本报记者 郑洁

    2012年7月1日起,北京将进行“营改增”试点。在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的北京试点方案之前,北京市财政局曾组织北京文化产业的相关从业者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剧院的投资者和剧团负责人等演出业人士。那么,他们目前面临的税收情况如何?对于“营改增”持什么态度?“营改增”是否有利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高税率高票价的恶性循环

    据了解,以演出为例,目前内容生产企业按照3%至5%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而文化场所则按照商业和娱乐业的标准缴纳5%至20%的营业税。近年来,业界一直在呼吁,高额的税收助推了演出、电影等文化消费的高票价,阻碍了文化市场的发展,不利于文化产业壮大并成长为支柱性产业。

    北京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陈纪新说,15年前她就提过国家应该调整对演出业的税收,10多年过去了,税收政策还是没落实。而且很多国有剧场进行了体制改革,变成由个人经营承包,要以企业为单位缴税,肯定会分摊到演出团体身上,对很多民营演出团体来说,创收实在太困难了。

    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李恩杰表示,关于一个演出项目的税收问题,国内通常是剧场和演出团体双方协商来解决,北京演艺集团通常跟剧场方约定是分别缴税还是一起缴完税再分成,每个项目都要灵活机动地单独谈。高昂的税收对演艺企业来说肯定是大成本支出,这块成本会转嫁到票价上,导致票价过高。

    现在国有院团能获得财政扶持,比如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贷款贴息等。对剧场来说,房产税是巨大压力,还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等,光靠卖票根本收不回一个剧场的投资。所以应该首先确立剧场是什么性质的,非营利性的还是经营性的,然后分别按不同的税率对待。

    北京天创演艺集团董事长曹晓宁说,天创在国内的发展以红剧场起家,一般是给剧场方租金,红剧场是东城区工会设施,不用缴税。但天创演艺集团要负责缴纳营业税,一张票有5.5%的营业税,加上企业所得税25%,总体有30.5%的税负,“都说目前国内演出票价高,高票价跟高税率是有关系的”。曹晓宁说,国内演出的盘子根本不大,而且观众群体也不大,高税率带来的高票价长此以往不利于演出市场发展。

    热爱戏剧的王翔投资的蓬蒿剧场是典型的小剧场,他平时接触的也是一些独立的戏剧工作室和剧组。他说,这些剧组苦不堪言,非常希望国家能够对他们免税,因为他们就是凭着对戏剧事业的热情在投资和排演剧目,目前还很少有人想靠小剧场来挣钱的。这些剧组虽然没有成立公司,但为了演出必须挂靠一家公司,对方要缴税,所以会提前跟剧组收,等于还是剧组埋单。这些非营利性的创作人或者创作班组,特别希望政府能形成一套适用的支持方式,来支持国内话剧事业的发展。

    虽然北京市现在有《北京市优秀舞台剧奖励办法》、《北京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京财文[2009]1037号)等补贴创作的政策,但很多剧组反映,这种补贴惠及范围有限,对于真正形成创作上的繁荣还有一定的差距。“好多国家都有对小剧场话剧的扶持政策,为了激励大家多创作好作品,会定期在网上公布奖励和补助的申请办法和程序。”王翔说,目前最需要出台对剧场的支持政策,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支持非营利性剧场的政策。

    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的“雷剧场”是雷子乐“笑工厂”的主要基地,作为北京当下最红的小剧场创始人,雷子乐谈及当下小剧场税收问题时只能无奈地苦笑。在别人看来风光无限,甚至红红火火的雷剧场其实现在仅仅是在苦苦支撑。税收、房租和贷款三大问题无疑像三座大山一样牢牢压在早已喘不过气来的小剧场身上。

    高税率高场租的恶性循环

    蓬蒿剧场是租用房主地皮自建的一个剧场,王翔表示,房主要缴纳房租税金,这块已经计算在他们缴纳的租金里了。另外还要缴纳一张票5%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此外,由于他们的票务交由票务在线打理,对方要缴营业税,所以对方在扣除代理售票的佣金分成之后,还要提取一个税收额,总计要从他们的收入中提取15%。综合下来对剧场来说,运营成本很高。

    “小剧场都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但目前国内还是按娱乐性企业来收税。”王翔说,身边好多在做小剧场话剧的朋友是靠热情和奉献投入话剧事业,虽然他们也售票,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活跃民族的文化产品。像蓬蒿剧场,总建设投资120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收不回来,因为每年经营成本就要50多万元,而每年的票房收入大概只有30万元,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担子着实不轻。

    ▶下转第03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