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山东垦利:村村唱戏村村舞
我们需要怎样的吉尼斯纪录
话剧《西厢记外传》在台北演出
陕西举办“家族的荣耀”特展
锡林浩特市乌兰牧骑走进首都高校
北京朝阳将建传统文化传承品牌基地
中华旅游小姐评选落户四川广元
新疆古代服饰展亮相济南
海南文昌举办南洋文化节
《王先洲音乐作品集》出版
让百姓走进艺术殿堂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艺术中心创新文化惠民新路径
让百姓走进艺术殿堂

    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张莹莹    通讯员   王  勇

    走进河南省郑州市东区,五颗金色椭圆形的“小巨蛋”格外显眼,这就是河南艺术中心,其造型由当地出土的6500年前古乐器陶埙脱胎而来,如今它已成为中原大地的一个文化地标。从2008年启用至今的3年多时间,该中心几乎未曾空闲过,每年有数百场国内外经典演出在这里上演。

    在此期间,河南艺术中心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找文化公益惠民的新路径——如何从白天就开始留住观众?如何不仅持续场内的精彩,更能把演出舞台拓展至室外广场?

    低票价让更多观众进剧场

    2012年新春,为普及和推广音乐艺术,河南艺术中心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措施。如,只需花100多元钱购买套票,就能坐在典雅而现代的剧场里,观看世界级音乐名家们的精彩表演,让听音乐会变得和看电影、买书一样平常。

    类似这样低票价的惠民政策,河南艺术中心已经几度推出。为让更多观众领略到剧场艺术的魅力,中心还多次对观众的观赏喜好进行调研,并广泛联系国内外高水平演出团体,举办各种演出季和系列活动。事实证明,他们的精心策划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截至目前,艺术中心已举办了600余场各类演出,其中包括34场“打开艺术之门暑期系列演出”、44场“走进艺术殿堂系列演出”、50场“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系列演出,累计观众60余万人次。这些演出为正在步入艺术之门的青少年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借鉴的机会。

    此外,艺术中心还通过举办公益艺术知识讲座,运用艺术讲解与现场展演相结合的生动方式,增加观众对各类剧场艺术的深度认知,从而使他们自发走进并爱上这座艺术殿堂。几年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3位专家在此举办了包括芭蕾舞、戏曲、交响乐、民乐、话剧等在内的100多场公益讲座,参与人数达8万人次。

    老百姓演绎身边事

    “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台上是一群没有报酬的非专业演员;台下的很多观众全家出动,来看家人在上面表演,艺术殿堂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原来这么近……”一位市民如此评价艺术中心的公益演出。

    2009年7月,河南艺术中心别出心裁,面向社会首推公益演员的海选活动,一时间,前来应聘的热心观众络绎不绝,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最小的四五岁,最大的已近80岁。

    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艺术中心签约的公益演员已达59人、团体8个,参与演出者累计上千人次。

    艺术的另一扇窗

    尽管河南艺术中心位于郑东新区的CBD核心区,平时人流聚集,但演出活动主要以室内为主。如何利用门前近8000平方米的广场,整合音乐喷泉舞台,通过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实现观众的最大化呢?

    搭起台子、铺设灯光,多方筹措经费,精心组织多样化的演出剧目,安装巨幅LED显示屏,为观众席铺上温馨的地垫,甚至细致到在活动高峰期租用大巴免费接送部分观众……为了让更多百姓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河南文化中心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从去年5月23日举办首场非遗日演出以来,河南艺术中心的“放歌如意湖”公益广场文化活动不断在郑州掀起高潮,如今已成功举办了20余场,每场观众近5000人,累计近10万人次。

    据河南艺术中心主任王仕俊介绍,下一步,中心还打算与国内各相关城市举办广场演出交流活动,真正为百姓常设起一座没有门槛的剧场。目前,他们正对中心一楼的大厅进行改造,完成后,中外音乐史及艺术精品等陈列将长期向观众免费开放。他们也将更加深入地探索以文化惠民为宗旨的运营管理之路,力争将中心打造成河南知名文化品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