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魅力春天”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0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春天”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京剧院以打造演出品牌促进青年演员培养

    宣传册封面

    《赵氏孤儿》  穆雨

    《赵氏孤儿》  王昊

    《赵氏孤儿》  秦勤

    《杨家将》  杨少彭

    《鼎盛春秋》  谭正岩

    《红楼二尤》  朱虹

    《四郎探母》  马博通

    《打焦赞》、《八仙过海》  孟蕊

    《状元媒》  王盼

    《铁面无私清官谱》  方旭

    《小商河》、《恶虎村》  魏学雷

    《李亚仙》  常秋月

    《李亚仙》  孙倩

    《对花枪》  侯宇

    《金玉奴》  王岳凌

    《凤还巢》  马娜

    《拾玉镯·法门寺》  包岩

    《锁麟囊》  沙霏

    《锁麟囊》  房迪

    全部《包龙图》  李小培

    《红鬃烈马》  由奇

    《红鬃烈马》  杨丹阳

    《杨香武三盗九龙杯》  李丹

    《珠帘寨》  张凯

    《红鬃烈马》  窦晓璇

    《霍小玉》  张云

    《霍小玉》  苏从发

    《红鬃烈马》  谭娜

    《金龟记》  翟墨

    《金龟记》  左旭

    《勘玉钏》  王梦婷

    本报记者  罗云川

    3月20日,北京长安大戏院,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在穆雨、王昊领衔主演的《赵氏孤儿》中拉开帷幕。

    当晚,2位主演、4位主配演和1位琴师参赛,成为此次比赛参赛人数最多的场次。穆雨扮演程婴,王昊扮演魏绛,李扬、郑潇、王玉玺、张云分别扮演屠岸贾、庄姬公主、赵武、卜凤,琴师秦勤助阵,精彩演绎在中国流传广泛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北京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再次集体登台亮相,挑战自我,向广大戏迷票友观众汇报自己的才艺,在繁花似锦的京城舞台又添一道春光美景。

    谈到开场演出以及此次“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说:“其目的是促使青年演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艺术素质。要在台上既能演好主角,也能将配角演出彩,让他们逐渐体会到,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一定是与具备全面的艺术才能和广泛的艺术舞台实践分不开的。”“青年,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着未来与希望。我由衷地希望优秀青年演员能够珍惜此次机会,为了这片属于你们的平台,在这方舞台上充分展示你们的舞台艺术魅力,展现你们青春的姿彩,在前辈艺术家艺术光辉的照耀下奋力前行,为京剧艺术更好更快发展抹上最亮丽的青春色彩。”在之前举行的启动仪式上,李恩杰这样寄语青年演员。

    今年“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的开场,标志着北京京剧院的“青春战略”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魅力春天”,青春活力

    据了解,目前北京京剧院40岁以下的青年演员约占演员总数的80%。2010年8月李恩杰走马上任院长以来,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在他的主导下,剧院制定了《北京京剧院构建和谐剧院纲要》和《北京京剧院(2011—2015年)艺术建设规划》两个全面指导剧院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艺术建设规划》通过新剧目创作、保留剧目加工提高、人才培养等7个方面对剧院未来5年的工作进行了建设性的构思,而擂台赛无疑是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演员培养的重头戏。

    为促进青年演员的成长和进步,推动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北京京剧院将人才培养与开拓市场相结合,2011年组织策划了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比赛历时84天,使来自全国10个院团的98名(次)优秀青年演员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向广大戏迷奉献了85台异彩纷呈的演出;邀请专家评委153人、观众评委300人。比赛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京剧文化品牌,也是青年演员交流展示的平台,使北京京剧院和全国部分京剧院团的青年演员得到了锻炼,彰显了京剧的迷人魅力与青春活力。

    在成功举办2011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的基础上,2012年,北京京剧院继续为青年演员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将推新人、打造品牌、市场探索有效结合,积极吸收主配演、演奏员参加比赛,在着力推动青年人才业务成长的同时,重视青年人才业务素养的提高,并通过比赛推进京剧演出“按行归路”,为京剧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证。

    北京京剧院80余名主演、主配演、演奏员携50台大戏,于3月20日至4月16日和10月16日至11月18日两个阶段轮番登场,唱念做打各显神通。其中第一阶段比赛由30名参赛演员和25台大戏组成,其中文戏22台,武戏3台;第二阶段比赛将由30名参赛演员和25台大戏组成,其中文戏16台,武戏9台。北京京剧院将通过此次比赛,推出二十大优秀青年主演,二十大优秀主配演,优秀青年鼓师、琴师若干以及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优秀青年演员,作为下一阶段重点培养对象。

    据悉,此次擂台赛另一个亮点是与河北省京剧院进行武戏交流赛。李恩杰说:“河北京剧文武兼备,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从河北走出了大批武戏人才。他们的参演是对我院青年武戏演员的一种激励,也是对青年武戏演员实力的一次检阅。”北京京剧院将和河北省京剧院在下半年的擂台赛中增加3场武戏交流赛,邀请河北省京剧院内部选拔的前3名主演参加擂台赛。

    广邀评委,吸引观众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聘请了京剧界重量级艺术家梅葆玖、谭元寿、裴艳玲为艺术总监。比赛成绩将通过北京部分报纸以及北京京剧院官网等网站进行实时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演出比赛排行榜及专家点评和观众点评意见。

    赛事评委团方面,仍由京剧专家和戏迷观众两部分组成。京剧专家评委由众多名家担当,共计100名。此次邀请许多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观众评委,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鞠萍,梅兰芳大剧院艺术顾问、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余声,著名导演郭宝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演员朱旭,相声演员何云伟等,其他涵盖了全国各地企业家、京城京剧票房负责人,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文化层次的京剧爱好者共计160名。这为擂台赛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出了努力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戏好不好,演员好不好,应该由观众说了算。作为“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的主办方,北京京剧院深谙此理。因此,除了在修改完善比赛规则、聘请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等方面做足功夫,剧院还想方设法培养观众,普及推广京剧艺术。

    3月16日晚,北京京剧院走进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联手春天·共襄国粹”的京剧听唱会活动。今年擂台赛部分参赛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许多喜爱京剧的师生表示非常喜欢本次京剧听唱会,他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演出不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艺术,并且还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活动中,北京京剧院还推出了今年擂台赛的校园优惠卡,北京高校学生可凭学生证领取优惠卡,拿学生证和优惠卡到长安大戏院售票处购票,享受北京京剧院内部购票的5折优惠。

    北京京剧院有关人士表示,在今年擂台赛期间,剧院还会走进一些高校和社区,推出一系列优惠购票措施,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欣赏京剧。

    青年演员,现身说法

    记者从北京京剧院了解到,自从剧院公布擂台赛之日起,青年演员早早来到剧院练功、吊嗓子的越来越多,大小排练厅人满为患。各演出团积极协调排练,按先后顺序为参赛选手“全乐响排”。

    在采访中,去年和今年的“魅力春天”擂台赛都得到了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的高度认可。青年团演员、梅派青衣窦晓璇参加了去年的擂台赛,主演《白蛇传》、《谢瑶环》,获得擂主奖;今年她继续报名参加比赛,4月11日在长安大戏院奉上其拿手剧目。她表示,北京京剧院一直比较重视培养青年演员,“魅力春天”擂台赛对青年演员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显示出剧院对青年演员培养的力度。年轻人更需要机会,而“魅力春天”擂台赛就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参加比赛,年轻人跟师傅学一出大戏、演出一场大戏,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年轻演员来说是最实在、最宝贵的财富。窦晓璇说,通过去年参赛,自己多了一次经历,现在更“享受过程,结果不是很重要”“没有更多的人在乎名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她也希望通过参加比赛多一些演出实践经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水平,做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演员,为京剧的传承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窦晓璇介绍,除了业务培养,北京京剧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十分关心青年演员,比如说,开办了食堂,配备了休息室和浴室,等等。

    和窦晓璇一样,不少青年演员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参加“魅力春天”擂台赛不光是为了名次,更重要的是演出机会难得。他们普遍认为擂台赛这种形式很好,能促进演员成长,青年演员挑班演一晚上,既是学习的机会,又可提高知名度。武生演员魏学雷甚至希望擂台赛能够每年一次一直举办下去。这位1999年就来到北京京剧院工作、今年28岁的年轻人,去年携《长坂坡·汉津口》参赛,今年又以《小商河》、《恶虎村》登台。对于他来说,《小商河》、《恶虎村》算是新戏,因此他感到压力大,有点担心体能。不过,通过参加擂台赛学会一两出新戏,魏学雷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我感觉,现在对于青年演员来说,不仅剧院有盼头,京剧也有盼头,各方面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了。”

    多管齐下,全面开花

    实际上,除了去年和今年的“魅力春天”擂台赛,还有几项演出活动也与北京京剧院培养青年演员密切相关,这其中之一便是新推出的2012北京京剧“每周一星”活动。

    “每周一星”由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联合主办,活动贯穿2012年全年,分为名流之星、中坚之星、青春之星3个板块。来自北京京剧院一团、梅兰芳京剧团、青年团的52位优秀演员于每周的周五、周六、周日的其中一天为观众奉献精彩的经典剧目。其中,青春之星组是从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流派班、“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参赛演员中选取的。自1月21日杜喆携《野猪林》拉开活动帷幕以来,“每周一星”正按计划在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据介绍,“每周一星”整合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的品牌、人才等优势资源,双方资源互补合作,采用规模化市场运作方式,使项目产生聚集效应,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并希望将它打造成为一个品牌演出项目,为京剧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品牌”是李恩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他对记者说,以前北京京剧院每年演出1000至1200场,但没有品牌的概念;如今剧院每年除常规的800场外,预留出200至300场的演出空间,打造成5个板块,即“魅力春天”擂台赛、“每周一星”、“唱响之旅”全球巡演、节庆演出、北京梨园剧场驻场演出。“唱响之旅”是2011年启动的巡演活动,它以北京京剧院“三驾马车”“九大头牌”“十五经典”为招牌,用一年时间在上海、台北、科隆等全球50个城市,推出200场演出、50个展览、50场讲座。至于节庆演出,比如说清明节到了,剧院就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应景”的《焚绵山》。

    无论是为青年演员量身定做的“魅力春天”,还是由剧院老中青演员共同参与的“每周一星”“唱响之旅”,它们已经或正在或即将成为北京京剧院的品牌演出项目。而这一切,汇溪成河,是为了打造“北京京剧”品牌概念,朝着 “世界驰名艺术院团”的目标努力;百川归海,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弘扬京剧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注意到,今年“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的宣传册设计印刷十分精美,成本不菲。擂台赛开幕当晚,当李恩杰得知前台工作人员准备以每本30元的价格出售宣传册时,立即制止,要求降为每本15元。李恩杰对记者说,精美的宣传册体现的是京剧的高品质、京剧人的信心,而不是用它来挣钱。“我们一定要弄清京剧在今天的意义。当今京剧的主要任务是传承民族文化艺术,而不是单纯用它来挣钱。我们之所以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京剧,其目的无非是让剧院、让京剧能够可持续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培养京剧演员与培养京剧观众同样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观众,京剧的发展前景堪忧。很多国人还不太了解京剧,我们要把观众请回来。”

    正是在以李恩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北京京剧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剧院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院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11年,北京京剧院完成新创剧目2部,挖掘整理6部,加工提高2部。艺术创作呈现出数量大、质量高的局面。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及辛亥革命100周年,剧院创演了新编现代戏《宋家姐妹》,并参加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前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3个演出团在积极推进生产经营目标的同时分别赴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荷兰、孟加拉、土耳其等国家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今年第一季度已完成演出收入897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81.5%,创历史新高。(本版摄影:杨少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