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寂地jidi
画画的朋友们,要相信你自己的审美本能,对那些在你尝试新风格、新东西的时候说“我觉得你还是以前画得好、我不喜欢你这样”的人,还是不要搭理了。当然,如果你要投稿,你可能会听到杂志编辑提出的一些反对意见,但编辑的意见一般不是针对你的画风(除非那个风格真的太不适合市场了),而是针对你该如何用你自己的画风表现出适合杂志的主题,所以,编辑的意见要听,自己的风格要保留,你应该尽量多地和编辑沟通,找一个平衡点。
对喜欢的东西要适度崇拜。绘画是要去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那些让你喜欢的画,是离你心的方向比较近的“车站”,它们是方向,不是终点。你可以参观、拜访、模仿,但还要继续往前走,抹去那些太像别人的痕迹,让你变成你自己,正如“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句话所言。
如果你因为画出来的东西和其他人不一样而被嘲笑,那是你的优点,请别自卑。重要的是,你如何将自己稚嫩的风格发展成熟。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和探索以后,谁也无法抄袭你的风格,就算别人抄去了,看到的人也会说,那是你的风格。
研究
@内蒙古殷福军
由于个人能力及精力有限,我最近打算把目前掌握的关于早期动画电影研究的全部资料整理出来编一本《中国早期动画电影理论文选》(暂定名),一是为了给动画史研究者提供更多可用的参考资料,免去大家查找原始资料的重复繁重劳动;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动画史的研究中来。毕竟,一门艺术史的研究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非得集体从事不可。
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我相信读研究史亦如此。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我发现,对早期文献中的错误进行识别非常重要,编写时必须适当添加注释,如《我与孙悟空》一文中错误就很多,但这是口述史无法避免的,关键是后来的很多研究者真伪不辨,闹出了很多笑话,甚至“改写”了中国动画的早期历史。闹这种笑话是件很可悲的事,希望中国动画史研究能够引起业界的重视,希望这本书将来能成为动画人深入研究中国动画史的一个基础。
作品
@金城
《超贱日志》是一部日记体的主宠爆笑生活记录,既鸡飞狗跳又融入了细腻的感情刻画,里面的面孔有我们生活的影子,就像与你一起上下课的同学,尤其是有些懒有些胆小却善良的超超,虽然老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常被狗狗欺负,但屡败屡战,认真地过着每一天。
为了纪念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宫城县制作了短篇动画《猫栖岛》。故事主角是一只温顺的小猫,某天,突如其来的地震彻底改变了它的生活。在余震的威胁和寒冷的大雪中,小猫忍受着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的痛苦,渐渐变得坚强。是不是很励志呢?谁说国外动画没有主旋律的。
(程丽仙整理自新浪、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