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湖州市图书馆:农民工文化之家
多元化经营可否让书店走出困境
昆明154名文化站长集中充电
陕西省艺术馆唱响“周末欢乐送”
“北京换书大集”让书“走”起来
江苏书展将免费发放30万元“文化惠民券”
渭南市“一元剧场”破解供需难题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州市图书馆:农民工文化之家

    本报驻浙江记者   苏唯谦   于臧波

    “我们外来务工者经常来这儿看书、参加各种联欢活动,可以和更多的朋友联谊、分享乐趣,这让我们很有归属感。”浙江省湖州市图书馆“农民工文化之家”的常客梁志开心地说。据不完全统计,湖州市图书馆自2008年创设“农民工文化之家”以来,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余场,放映电影近千场次,免费享受该馆“文化大餐”的外来务工者已达10余万人次。

    随着城乡户籍政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谋生,在都市实现文化认同与文化融入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现实,湖州市图书馆创建了“农民工文化之家”,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教育、引导、娱乐、休闲等公共文化服务,以免费办理图书证、联欢、展览讲座和电影放映等形式,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参与和融合意识。

    据了解,湖州市图书馆的“农民工文化之家”源于2008年春节前后的那场南方特大暴雪。其间,“农民工文化之家”为因暴雪滞留在湖州的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图书、电影等,并与他们共同举办了元宵联欢,当时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好评。

    湖州市图书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工文化之家”在创办之初主要是依托自身资源“上门宣传”,但后来发现,仅仅是送书、送电影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湖州市图书馆通过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活动,通过多样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净化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环境,尤其在价值观念塑造、文明行为的养成和城市融入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农民工文化之家”连续推出了“文化之旅”“文化走亲”“文化乐活”等系列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由衷地喜爱上了温暖的“文化之家”。他们表示,无论自己来自哪里,湖州这座江南古城都是他们生命中的重要驿站。

    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繁华的现代化都市,首先需要引领他们跨越“心理门槛”。湖州市图书馆在开展“文化之旅”活动中,让来自不同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带上家人参观湖州市博物馆、湖州市大剧院等文化场馆并欣赏艺术作品,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激发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改变了外来务工人员日常交往的封闭性。

    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由看客成为文化创造的主动参与者?湖州市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意愿,让他们充分表达和挥洒文化诉求。在“文化走亲——故乡情”民俗风情展中,“农民工文化之家”向在湖州的外来务工者征集了百余件雕刻、编织、刺绣、布艺、面塑、印染、陶器、灯彩等手工艺品,并对这些手工艺品进行集中展示,不仅让湖州市民欣赏到了五湖四海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更使农民工享受到了文化创造的乐趣和精神上的满足。

    随着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蕴藏着的文化创造力被激发出来。在湖州市图书馆开展的“文化乐活——新湖州人的多彩生活”摄影、征文、手工制作作品征集活动中,群众报名踊跃,既有把镜头对准“新湖州人”的“老湖州人”,也有提笔诉说美好生活的“新湖州人”。活动作品展出后,在湖州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

    事实证明,文化的力量不仅在于搭建一个表达的平台,更需要扩大交往,消弭隔阂,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湖州图书馆“农民工文化之家”活动得到了外来务工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正说明了这一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