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文化深度介入城乡一体化
完善京剧剧目课
口传心授之教学法
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值得思索的几个问题
80后文学急需批评引领
我是谁?为了谁?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京剧剧目课
口传心授之教学法

    戏曲教育从梨园、家班、团带班(大小班)、科班到当代戏曲院校,口传心授约定俗成地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口传心授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在口传和心授的比例上有所调整。中专教学层次要注重夯实基础,重点强调规范性,在教学中口传要大于心授。本科教学要注意学生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授要大于口传。

    作为京剧剧目课一直沿用的教学法,口传心授教学法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能有效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其弊在于教学存在随意性,教师存在主观性,过于强调样板性。因此,需要增添引导、探究、讨论、提问等新的教学方法的比重,把口传心授完善为一个从内到外、从继承到创造的教学过程。

    ——孙尚琪:《京剧剧目课教学方法之我见》,原载《中国京剧》2011年第8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