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兰
当下的电视荧屏晚会节目满天飞已经是司空见惯。至于到年底举办的春节晚会,从中央到地方,更是花样频频。可以说,以央视春节晚会为代表的晚会文化已经在老百姓的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甚至春节看春晚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民俗。
不论是哪一级电视台,举办一场春节晚会都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无非弄一些有名的演员,编排一些歌舞曲艺杂技类的节目,在固定的时间热闹一下,给节日增添一些喜悦的气氛而已。问题是,如何把晚会办得主题明确,让领导叫好,让观众叫座,就绝非易事。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春晚是大制作,大投入,演员阵容多则达几百人、上千人,其主体名义上是老百姓,是受众,实则是演员。于是,我们看到有相当多的演员,频繁亮相于各种春晚节目,表演的节目也大多重复。看得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结果,观众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大,领导压力大,导演、演员压力更大。因此,每年国庆节一过,各个电视台围绕如何办好春晚又开始了新的策划、征集、研讨活动。虽然使尽浑身解数,倒头来仍然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
从2005年开始,由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在中央电视台第7套军事节目中心播出的《军营大拜年》“7+1”春节晚会的诞生,犹如一朵春天里的奇葩,独立于各种电视春晚,给人一种久违多时的惊喜。《军营大拜年》,突出的特点是:兵味,人情味,文化味。同时,精湛的演出小分队,把目标始终定位在基层,尤其是最边远最艰苦最容易被人忘记的地方。在拜年中,不是几句“过年好”的走过场,而是实心实意的为战士,有很多时候是为一个哨兵,一个巡道兵,一个炊事员演出,其电视主体不是明星来到军营,而是军营来了明星。这种拜年拜兵的文化自觉,已经形成了《军营大拜年》的魂。
军之魂乃兵之魂。明星不管是多大的腕,指挥员不管是多大的官,其首先是一个兵。兵永远是人民军队的主体。因此,我们有十万个理由为《军营大拜年》这个兵味十足的春晚叫好!假如我们众多的地方电视春晚,也能真正做到以民为主体,那我们的春节晚会就真正的有看头,也就会更加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