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努力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
乐视网打造全产业链战略
专家在京研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铁达尼邮船遇险记》是一面镜子
电视剧《桐柏英雄》在京开拍
苏州将办文化艺术双年展
河北石家庄动漫大厦落成
福建将设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基层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达尼邮船遇险记》是一面镜子

    杨朝清

    近日,辽宁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一事件,课文中还绘制了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专家称,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4月。两个月后,该事件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反应如此之快,令人惊讶。

    14年前,电影《泰坦尼克号》令神州大地为之疯狂,一票难求的景象在许多地方频频上演。随着电影修复技术的进步,3D版《泰坦尼克号》近日走上银幕。在此背景下,一些有关“泰坦尼克”的“陈芝麻”就被抖落了出来。原来,100年前,它在教科书中也有一个中国化的名字——铁达尼。

    在《铁达尼邮船遇险记》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船体概况、发船时间、发生危险的时间等。平铺直叙的描写,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至今读来仍然很吸引人。难能可贵的是,编撰者紧扣社会脉搏,将沉船事件通过教材这一特殊载体,第一时间传播给莘莘学子。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完成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在无形中对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灾难和生命为主题的社会化教育。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近年来,有关于教科书的话题不时见诸报端。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发现地理教科书将陕西、甘肃和宁夏纳入华北地区;2011年7月,小学生赵青矣发现《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一幅插图将清朝乾隆皇帝画像错印成了康熙皇帝。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材内容出错在所难免,公众没有必要苛求教材不出任何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编撰者可以“自说自话”,将老百姓的舆情民意抛到九霄云外。毕竟,教材的质量既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国家战略。

    以往的经验说明,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不妨把目光回眸到过去。尘封的历史、厚重的记忆,或许能带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穿越100年时空的旧教材,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变化及时地体现在教科书中,是一个新的命题。“新能源”也好,“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也罢,“接地气”的教材内容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许,这才是《铁达尼邮船遇险记》重见天日的历史使命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