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美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韩跃进花鸟画赏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7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跃进花鸟画赏读

    韩跃进,1959年生于山东济南,花鸟画家。自幼习山水、花卉、草虫写意技法,1987年至1989年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90年至1991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2006年在北京荣宝斋画院高级研修班李少文艺术工作室学习,先后师从陆抑非、舒传曦、朱颖人、卢坤峰、叶尚青、闵学林、詹庚西、李少文、张立辰、陈平等名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

    春林景气新  97厘米×180厘米

    初雪  124厘米×248厘米

    溪水长长  124厘米×248厘米

    新绿双禽 120厘米×120厘米

    戏水莲塘  97厘米×350厘米

    主    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

    协    办:荣宝斋画院

    展览地点: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开幕时间:2012年4月27日下午3点

    淋漓酣畅的写意笔墨 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

    ——韩跃进花鸟画赏读

    曹玉林

    相对而言,在中国画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中,写意花鸟画是最具抒情性、创造性和艺术生命活力的。由于这种画法借助于书法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征,往往将原来画家的精神主体通过所画之物的人格寓意来展现,完成了由“画什么”到“怎么画”的历史性转换,故而问世之初便颇受青睐,自明清以降生生不息,蔚为大观,成为画坛上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文化语境和展览模式的改变,功利物欲对画家的影响,写意花鸟画的生存状态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在一些国家级的大型展事上,写意花鸟画尤其是水墨大写意的花鸟画很难入展或获奖,似乎有些被边缘化了;其二,在一些“走穴”和“笔会”的作品中,打着写意花鸟画幌子的粗劣之作大行其道,极度泛滥,又似乎过于江湖化了。

    正是由于以上这两方面的原因,当笔者看到韩跃进的这批“力度昂扬,精神饱满,笔纵墨酣,淋漓中有股醇厚气”(邵洛羊语)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时,不由得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喜悦和欣慰。

    韩跃进,鲁人,1959年出生。美丽泉城的文化积淀,雄伟泰山的历史圣迹,给少年时代的韩跃进以熏陶和蒙养,是哺育其成长并让其终身受用的最宝贵的精神乳汁。也许是因为天性使然(此处所谓“天性”,若移之于禅学,便是一个人的本心),韩跃进自幼醉心绘事,从少年时代起便开始接触和研习中国画的山水、花卉、草虫的写意技法,打下了一定的笔墨基础,具备了良好的造型能力。1987年韩跃进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开始接受正规而系统的美术教育。其后,韩跃进又负笈南下,入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深研中国画的主流和正宗,不论是笔墨功夫还是造型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然而韩跃进对此仍不满足,2006年又返身北上,来到了北京,入荣宝斋画院高级研修班李少文艺术工作室学习。杭州和北京,皆中国画之赫赫重镇,群星璀璨,大家云集,不但是中国画的创作中心,而且是中国画的学术前沿。在此期间,韩跃进广撷博取,遍师诸家,先后受到陆抑非、朱颖人、卢坤峰、李少文、张立辰、陈平等画坛名宿的点拨和亲炙,很快便秀出同侪,脱颖而出,成为当下中国画坛尤其写意花鸟画领域中的一位颇具实力的青年才俊和艺术新星,令人不可小觑。

    关于韩跃进花鸟画的绘画特点和学术价值,笔者以为可用“淋漓酣畅的写意笔墨”和“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两句话来加以概括,以下试作简单分析。

    首先,韩跃进的花鸟画质朴大气,酣畅淋漓,有着耐人寻味的笔墨意趣,一枝一叶、一花一鸟都充满了貌似随心所欲、却又成竹在胸的生命节律。众所周知,写意画与工笔画虽然都强调以形写神,以追求形神兼备为旨归,但二者在表现手法、艺术趣味和美学取向上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写意画有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共生性,笔势和墨韵乃画家性情的流露和精神的折射,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偶然性和无限可能性,或换言之,与工笔画相比,写意画往往是通过线条的刚柔疏密、墨象的浓淡干湿以及挥写时的提按顿挫、轻重徐疾来营造出特有的风骨、体势、气息和神韵,以此来折射出画家的精神体温和艺术个性。我们看韩跃进的花鸟画完全有着这样的特征。韩跃进的花鸟画不以形胜,而以气胜,萧散逸迈,风神顿爽,不论是花形鸟态,设色与否,皆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可谓有势有韵,有情有味,既令人赏心悦目,又耐人细细品读。邵洛羊认为,韩跃进的花鸟画“颇具扬州画派李复堂、李方膺的神韵”,可谓独具只眼。李复堂、李方膺同为清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皆擅粗笔写意,前者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后者苍老浑古,墨气淋漓,有粗头乱服之致。细察韩跃进的作品,确有此二人之神韵,不过有所区别的是,韩跃进的作品与上述二人相比,似乎更质朴、更醇厚、更舒展,更有一种外在张扬饱满而内在节制敛束的冲淡雅逸之气。

    韩跃进花鸟画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是其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我们知道,写意画所强调的是“意”,即画家的精神主体,而非外在表现的客体。故而一般说来对于造型是不太讲究的(其实这种对于造型较为轻视的态度并非为写意画所独有,而是整个中国画尤其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理念表征,如欧阳修所谓“古画画意不画形”,苏东坡所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的这种“轻形重意”的态度并非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的,齐白石所谓“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作画之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为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的这种意象化原则的高度概括。由于写意画所强调的是“意”,偏重于感性,较为情绪化,因此,“不似”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绘画毕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通过形象来传达情感和折射精神的,故而又要“似”(如倪瓒所谓“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所以为图之意),只不过相对于其他画法而言,写意画对于形的要求更凝炼、更传神、更简洁,更需要善于抓住物象的“本色”而摒弃其“相色”的概括能力罢了。纵观当下画坛,很多所谓的写意画(尤其是所谓的水墨大写意),其作者缺乏相应的造型能力,不解画之玄奥,一味草草涂鸦,欺世盗名,实际上是败坏了写意画的形象和声誉。而韩跃进则与之相反。韩跃进有着美术院校的学术背景,受过严格造型训练,一方面曾反复临习过前辈先贤的传统笔墨,另一方面又曾大量地对物写生,汲取现实世界中生命活水,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而更重要的是韩跃进对于绘画(包括造型)有着一个正确而真诚的态度。韩跃进自奉的箴言是“不欺骗自己,更不能欺骗别人”,因此,我们看韩跃进的花鸟画作品,对花鸟形态的描绘既是传神的,又是概括的;既是鲜活的,又是灵动的。

    在韩跃进的笔下,不论是花卉还是禽鸟,也不论是果蔬还草虫,皆简约概括,神完气足,虽非斤斤细谨,描头画脚,然而每每能抓住表现对象最生动、最传神,同时也是最精彩的瞬间,用极洗炼的笔墨使之定格。尽管恣肆随意,却不违造型和神似,可谓举重若轻,妙手天成。“形”与“意”二者既相互映发,又相得益彰:既与那些刻露、板滞、过分拘泥于形色的“为造物役者”拉开了距离,又与那些胡涂乱抹、欺世盗名者划清了界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中国画所要求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较高境界。

    总之,作为当下画坛风头正劲的实力派画家,其写意花鸟画作品不匠不野,格高品正,不但有着淋漓酣畅的写意性笔墨,而且有着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可谓笔精墨妙,前途无量。也许正因为如此,韩跃进在其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大的进展,而我们也有理由对其有着更多的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