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兰
台上是秦海璐、黄磊、陶虹、辛柏青、刘威等内地演艺大腕的精彩表演,台下是刘德华、叶德娴、许鞍华等众多香港演艺名人的热情捧场,除香港观众之外,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和夫人谭晓华等嘉宾也悄然出现在观众席上……4月7日至8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率领的《四世同堂》剧组,在香港文化艺术中心连续上演了3场精彩绝伦的话剧《四世同堂》,场场座无虚席,演出现场人气火爆,香港新闻媒体蜂拥而至。
持续热演 经典之作打动观众
时常听说一部电影在各地热映,很少听说一部主旋律的话剧现在还能在多地热演,而《四世同堂》却创造了近年来少有的一部话剧大戏在海峡两岸四处热演的奇迹。2010年10月,话剧《四世同堂》在台湾中山纪念馆正式面世,连演3场,首创大陆戏剧“内地创排、台湾首演”的模式,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截至4月15日,该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近30个城市完成了120场演出,演出邀请应接不暇,演到哪里火到哪里,无论熟不熟悉老北京历史和台上演员的观众,都爱看这部戏,形成了一种“《四世同堂》现象”。
如今,这部曾在台湾首演期间引起巨大轰动的鸿篇巨制,在香港再次以其恢弘大气的舞台效果、出色精湛的表演功力、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立场鲜明的爱国情怀,给香港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赢得了香港各界观众的热烈赞美和香港舆论界的强烈反响。
仿佛预示着他们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好运气,之后于4月15日在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办的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凭借电影《桃姐》夺得最佳男、女主角奖项和最佳导演奖的刘德华、叶德娴、许鞍华,那天都赶来为《四世同堂》捧场。在数十家香港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的围拍之下,他们热情洋溢地逗留在《四世同堂》剧目的大型宣传背板前,为国家话剧院的这部话剧造势,引起围观人群的欢呼,场景火爆动人。当刘德华走进剧场落座贵宾席时,更是引来无数的闪光灯、欢呼声和观众的引颈张望。穿着格外朴素的刘德华在演出前和中场休息时,来到后台看望内地演员,与秦海璐、黄磊、陶虹、辛柏青、刘威等领衔的艺术家们合影留念,引发了后台一阵又一阵的欢笑。到后台为演职员打气鼓劲的还有文化部港澳台办港澳处的徐光、周志强院长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等合作单位的领导。温暖的叮嘱,默契的目光……院长的探望显示出国家话剧院内部上下左右关系的亲密融洽。
周志强告诉记者,此次《四世同堂》来香港演出的起因,是刘德华在台湾意外碰到《四世同堂》火爆首演的景象而“起心动念”,刘德华很奇怪为什么一部话剧会产生这么大的轰动,便通过其在北京的分公司联系国家话剧院主动寻求合作。刘德华以映艺剧团名义将这部话剧引进香港的原因一是原著、编导、演员俱佳,二是该剧在海峡两岸的持续影响力。此次演出为慈善公演,门票收入将捐赠慈善基金。
据不少香港观众说,他们在话剧《四世同堂》的演出现场看到自己的偶像刘德华,喜出望外。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四世同堂》与刘德华有关系,多是奔着话剧本身来的,而这台国家水准的大戏的确非常棒,堪称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令人荡气回肠。
其实,那天到场的绝大多数香港观众,对舞台上的内地艺术大腕和《四世同堂》这部戏并不熟悉,是艺术家们高超的表演水准以及剧目的厚重和丰满,让观众感到发自内心的认可和信服。包括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和夫人谭晓华在内的许多观众流下了热泪。“太精彩了!”“演得太好了!”这是记者在演出结束之后听到最多的两句话。演出结束后,吴志良与周志强立即就《四世同堂》赴澳门演出事宜进行了初步磋商,开始共同筹备《四世同堂》年内赴澳门演出的工作。
一些香港观众告诉记者,他们是从报纸上看到演出的消息,提早买票前来观看的。由于戏剧冲突设计巧妙,演员的表演丰满,加上现场繁体中文字幕的配合,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话剧从始至终都深深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一位带着9岁孩子前来观戏的家长告诉记者,她起先还以为孩子不一定会爱看呢,结果女儿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全剧。秦海璐扮演的大赤包、黄磊扮演的祁瑞宣、陶虹扮演的胖菊子、辛柏青扮演的冠晓荷、刘威扮演的说书人,以及所有在剧中饰演不同角色的话剧艺术家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其中,秦海璐和陶虹松弛到位的表演,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整合力量
话剧《四世同堂》由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根据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同名巨著改编而成,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青文化艺术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北京巨龙文化公司全程策划推广。此次话剧《四世同堂》在香港的演出,对促进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深深唤起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四世同堂》在台北中山纪念堂演出时,连战、江丙坤和马英九夫人买票前去观看。台湾电影、戏剧界的知名人士悉数出席。连战对周志强说:“周院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呀!一定要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要丢掉这个记忆!”
《四世同堂》在香港的热演,也使人们对话剧“《四世同堂》现象”、对中国表演艺术市场现状产生了新的思考。事实上,这部经典话剧的运营模式,带给人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四世同堂》的制作人、国家话剧院演出中心主任李东告诉记者,最初排演这部话剧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会没有人看。结果,台湾首演轰动之后,国家话剧院趁热在深圳和上海进行了演出,票房和口碑都非常好,后来又在广州、佛山、中山、福州、乌鲁木齐、兰州等地连续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他说,从《四世同堂》的热演中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即一部戏的成功离不开运作。因为独家投资有困难,国家话剧院联络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联合投资。如今,双方不但早已收回了全部投资,还创造了3500万的票房佳绩,并使得一部新出炉不久的戏一举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获得2011年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四世同堂》的成功显示出国家话剧院的实力,也得益于该院的一套人才培养机制。为了保证《四世同堂》持久地演下去,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3组演员,任何演员缺席,戏都不会受到影响。国家话剧院是名副其实的明星剧院,拥有唐国强、章子怡等一大批当红的演艺明星,这些明星是剧院通过排演一部又一部的话剧,不断打磨、培养出来的。
由国家话剧院总牵头、总负责的话剧《四世同堂》创造了多方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色是资源有机整合,是一次中直艺术院团与北京地方政府和媒体密切合作、打造主旋律艺术经典的成功范例。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北青文化艺术公司从区域文化背景、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了话剧《四世同堂》有力的支持。在台北演出时,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还配合在演出场地外举办了老北京胡同文化展等活动,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走向世界 国话担当重要责任
有香港演艺界人士感叹地说,国家话剧院的演出水准绝对是一流的,中国有这样实力强大的话剧院令人感到欣慰和骄傲。记者了解到,话剧《四世同堂》只是国家话剧院近几年事业日益兴旺的小小缩影。作为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院团,国家话剧院除了新近创作排演了《这是最后的斗争》、《四世同堂》等主旋律话剧之外,还创作排演了不少不同流派的实验话剧,如《大家都有病》、《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孟京辉、查明哲、田沁鑫、吴晓江四大导演八仙过海,也收获了不同寻常的票房成绩。
周志强告诉记者,为了激发剧院演职人员的活力,国家话剧院大胆采取了制作人制度,以剧目为单位计算经济成本和收益,行政和业务人员按照不同的考核方法进行业绩考评,能者和庸者的收入距离逐渐拉开。他说,《四世同堂》在两岸演出,也寄托着国家话剧院关于振兴大中华话剧的美丽梦想。这一梦想已经得到了台湾、港澳戏剧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如今,国家话剧院正在积极推动中华戏剧社的创立,将海峡两岸、内地港澳的戏剧工作者联系在一起,为推动话剧走向世界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周志强说,国家话剧院将为中华话剧走向世界的梦想,承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张小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