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湘文化·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把文化强市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湖光山色总关情
郴州发现北宋时期“夫妻墓”
谭盾担任“女书习俗申遗大使”
怀化溆浦“文化下乡”助力春耕生产
在中湖乡的所见所思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中湖乡的所见所思

    龚永华

    3月1日清晨,我们从省委大院出发,乘车5个小时,经教字垭集镇,行车20分钟,再穿过一个山洞,豁然开朗。田园、小溪、民居,青山、绿水、白云,像一幅幅油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这便是我们的目的地——张家界市中湖乡。

    下午,我们住进了野溪铺农户老汪家里。之后的7天,我们行走乡间,串门入户,坐谈走访,深深感受到了中湖干部群众对文化的热爱、自信、渴望,感受到了文化建设给中湖带来的变化。

    这里建起了堪称“牛气”的乡镇文化站,还有一处处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广场、跳舞广场等文体活动设施,组建有一个个篮球协会、书法协会、阳戏剧团等民间社团,培育了一支支在当地十分活跃的花灯、鱼鼓、腰鼓、管弦乐、打溜子、舞龙耍狮等队伍。群众参与踊跃,热情高涨。今年该乡举办了农民春晚,各村争相选送节目,有40多个,长达5个小时。这些文体活动坚持13年没有间断。

    乡镇如何抓文化建设,我们有三点感悟。一是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当乡村文化的主角。农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农民。乡村是文化的沃土,蕴藏深厚的乡土文化。毛主席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用农民的话说,“咱农民演的戏最好看。”农民中有一大批文化能人、民间艺人,是乡村文化中最活跃分子,应发挥他们的中坚作用。

    二是文化工作应符合农民的需求,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农民需要文化,但农民也最讲实惠。只有让文化有益于农民的现实需要,农民才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文化建设。中湖乡有一条经验,就是用文化观念推动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并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文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三是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量力而行、分期分批,建设农民迫切需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培育扶持民间文化团体发展,争取在每个村拥有一个属于农民自己的民间文化组织;抓好文化活动开展,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多开展丰富多彩、群众便于参加、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这次调研,我们特别关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多数被访问的区县、乡村干部认为,文化产业在乡村与在城市一样,同样可以大有作为,需要我们在政策、法规、税收和信贷等方面加以引导和支持,并给予更大的倾斜。

    我们认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市场。当前,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握三条路径:

    一是立足本地市场,提高和引导农民文化消费需求。长期以来,受到收入低、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农民文化消费有限。而现在乡村农民文化消费快速增长,呈现出追求新时尚、体验新生活、不断求新求变的趋向,文化服务型消费成为农民文化支出的主流。应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为当地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鼓励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文化经营户发展,支持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重点发展农村演艺市场,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

    二是借助旅游市场,开发有人文特色和自然风光的乡村文化旅游。蹲点所驻村野溪铺,开发了清风峡谷徒步探险游,组织本地农民演出团队,开展民俗风情、民间艺术表演,用本土文化吸引、留住了游客。该景点去年每天平均接待游客60人次,单日接待最高突破200人次。全村家庭旅馆、农家乐一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其中有20多家开设网页在互联网上揽客,旅游经营收入最少户10万元、最高户30万元。该村把文化注入乡村旅游中,有效提升休闲、生态、旅游业态的品质,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吸引效应,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开发乡村文化旅游,应该注意在尊重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保持乡村特点,展现美好的人文特色、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

    三是开拓外向市场,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使乡村民间手工艺品、绝技绝活、民俗用品、民族饰品、特色食品,乃至农副产品,挖掘出其中文化的内涵,释放出文化的风采。关键是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一批农村文化经营人才,培育一批乡土文化品牌,开发出乡村文化产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 从而让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出去”。

    深入中湖乡,看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希望,也发现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有中湖乡党员干部的努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相信中湖文化强乡的目标会成为现实。(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党支部成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