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湖南记者 李 洁 通讯员 张伟赞
从春节到现在,张晗一直在忙,文化体制改革新机构组建工作刚刚完成,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面临着新的挑战,文化馆(站)、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全面实施、文化下乡的安排、隆回县第二届花瑶金银花节文化活动的筹备、省市艺术节参赛节目的选定……一切一切,他都要亲力亲为。
19年来,张晗和同事们紧密合作。局党组被评为“五强”班子,局机关在绩效考核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他个人先后被评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荣誉的背后,是一串串辛勤的汗水。
为难之际受命
1993年春天,张晗由县档案局副局长调任县文化局副局长。那时的文化局工作条件十分简陋,办公地点设在影剧院的走廊里,局机关仅有5个人。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作为副职的他在报到第二天就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半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全县26个乡镇,做了整整150万字的调查笔记。回到局机关后,张晗马上将调查报告进行了整理,提交局党组研究送呈县委、县政府,令县领导对文化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
2001年,是张晗到文化局工作的第八年,他被提升为文化局局长,这对于张晗来说,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可他偏偏高兴不起来,那一个个制约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时时在他脑子里盘桓。文化局作为一个县级文化单位,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要不断推进文艺精品的生产。
2001年,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大赛在广州拉开了帷幕,湖南省5个剧目参赛,隆回县文化馆创作的花鼓戏《祭鸡》,以其健康的内容、诙谐的语言、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全国群星奖金奖。这是隆回县文化局成立以来,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荣誉最高的一次奖励。在十六大召开期间,先后两次进京汇报演出,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好评。
2003年春节,人们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热烈氛围中,张晗却带着文化馆的所有人员来到长沙火宫殿,将花瑶独特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展现给中外游客,让中外游客美美地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此事经全国107家网站、21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隆回文化一时名声大振。
张晗还充分抓住小戏《祭鸡》获得第11届全国群星奖金奖的有利时机,鼓励本土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大胆地投入到省内外的竞赛活动中。花鼓戏《儿大女大》获湖南省田汉大奖和邵阳市“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小戏《山野曲》获得中国首届地方戏牡丹亭剧目奖;歌曲《梦回桃花坪》荣获中国大众音乐家协会举办的“感动中国——2008”征歌大赛一等奖;歌曲《隆回恋歌》在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七届“世界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选粹”中获“中国民歌精品金奖”,网络上的点击和下载率超过百万次;歌曲《花瑶花月美》获首届湘人湘歌大赛作品铜奖、演唱三等奖。
精心呵护“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张晗推出了“全面普查与重点详查相结合、传统普查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政府普查与民间参与相结合” 的三结合普查办法,厘清了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脉络,保留了珍贵的原始素材,有效动员了全县278名民间文化工作爱好者参与到普查工作中。同时,将对传承人的补贴定格为传承补贴,与传承人的带徒学艺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带徒授艺有补贴,不带徒不授艺无补贴。令11位传承人收徒25人,为项目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滩头年画,已成为隆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滩头年画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系刻版套印而成,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有门神类、寓意吉祥类、故事戏文类等40余个品种。在张晗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9月,滩头年画荣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目前,隆回县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3个:滩头木版年画、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个:花瑶讨僚皈、七江炭花舞;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个:花瑶婚俗、隆中山歌;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12个。
张晗精心研究,主持恢复了10个滩头年画传统版本,指导农民画家开发出了年画微缩珍藏版本;他精心组织,花瑶呜哇山歌先后参加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湖南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及进京演出,均获大奖;他精心打造,成功邀请宋祖英演唱《花瑶情歌》,涌现了《花瑶花月美》、《七月的花瑶山寨》、《瑶山金银花》、《老鼠娶亲》等艺术精品;他精心创作,发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法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设》等5篇论文。
铁汉也有柔情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少不了一个优秀的女人支持。张晗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爱人在中医院当医生,女儿活泼可爱。当他们一家三口出现在街上时,总会有人说,瞧!这一家子多么幸福啊!可又谁知道,这幸福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的泪水。
张晗视工作如生命,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年四季到处跑是常有的事。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丢给爱人。
1993年秋天,为了筹备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他丢下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到浙江、上海等地调研,一走就是近两个月,收集了1400多张图片、170多公斤的详细资料,而他爱人只能独自带着1岁的女儿上班。
2006年夏天,邵阳市小戏小品调演在隆回举行。由于局里其他负责人都因公事出差,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张晗的肩上。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又病倒了,这可苦了张晗,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还要照顾年幼的女儿,更要天天去为调演的事情忙上忙下,一天到晚病房、单位来回跑。在那些日子里,他恨不得把自己分身,可当别人好心地问他,你这样拼命,到底图什么呢?他总是一脸从容、坦然一笑说:“不为什么,只为了心中那个夙愿,把基层文化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