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 力
1988年在北海团城(艺海轩)举办首次个人绘画展;1991年出版第一册《颜珍画集》;1993年《版纳风情》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亚太地区水墨画大赛获得“新作特别金奖”;1997年电影剧本《幸运组合》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2003年20集电视连续剧《锣鼓巷》被购买,2008年拍摄完成;2005年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艾丽丝的圣诞礼物》被购买并拍摄完成;2007年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百花深处》被购买……
如果上述成果归属同一个人,你是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两种看似迥异的艺术形态,为何会在她的身上集中展现?她又何以同时对这两者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驾驭自如?
颜珍的回答是,她通过影视剧作与美术创作来感触世界。在她的眼里,前者更加浓烈与愤懑,后者更加平静与安详。在这种火与冰的交织下,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胡同三部曲” 述说北京情怀
《锣鼓巷》、《百花深处》、《烟袋斜街》,这是颜珍创作的“胡同三部曲”。前两部已经被拍摄成电视剧并相继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最初的设想是分别想写胡同中所发生的官宦、平民、王府的故事。”她说。
在《锣鼓巷》中,颜珍讲述了一件宝物、两代恩怨、三户人家的情仇。颜珍和锣鼓巷有着很深的缘分,她工作的北京画院此前就在锣鼓巷附近的雨儿胡同,“以前的南锣鼓巷很古朴,那些建筑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侵蚀都变得很旧了,但是你一走进来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正是这种对锣鼓巷的深厚感情,一个发生在锣鼓巷里的兴衰故事在她心中逐渐成型,想要记叙老北京胡同历史、宣扬地域文化的情绪越来越强烈,《锣鼓巷》因此应运而生。而另一部《百花深处》,则是以以北京称谓最美的3条胡同:杏花天、芳草地、百花深处为背景,以3个小女子父辈的一个悬疑案子,讲述了她们被无辜秧及的命运和身世。
“喜欢写作,其实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颜珍告诉记者,小时候她的父母都在中影公司,当时中影给员工的福利就是每个周末都会放电影。她也因此看到了很多市面上看不到的电影。得天独厚的资源,耳濡目染,她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的就是简单朴素的语言风格,完全按照剧本的形式来走,很少有描写、抒情之类,所以给后期的影视改编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她说。
在“胡同三部曲”中,既能看到不少现实生活的影子,又能看到被还原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我总认为,需要把故事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这个时期出现的人物、事件作为大背景,这样写来,它的可信度才比较高。”写作过程中,颜珍不仅阅读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使得邵飘萍等人的形象在剧中真实可感,还研读了各种与胡同相关的民俗书籍,体味老北京文化的独特韵味。“刚开始写的时候会特别有兴趣特别兴奋,有时候经常会一天十五六个小时井喷式地写,特别精神。”颜珍说,“但遗憾的是《百花深处》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时,比较粗糙,里面很多精彩的部分,如‘壬子兵变’等历史事件都没有了。这或许是商业化的悲哀。”
闹中取静 我有一支生花妙笔
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颜珍,血液中流淌着父亲颜地的艺术天分,又同时注入了自己的独特灵气。“绘画一定要有好心情,心要特别静。一般来说,我认为作画时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的状态比较干净。而与之相反,很多愤懑,则是需要靠写东西去发泄。”
颜珍的居所,也是一处闹中取静的所在,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处可见各种绿色植物。“樱桃树、柿子树、杏树、李子树、核桃树、山楂树、葡萄架……”颜珍向我们一一介绍。朋友称她的花房为天然氧吧。丈夫方子哥给她起了个别名“花仙子”, “这里的三株芭蕉,本来都已经奄奄一息了,经我媳妇悉心照顾,很快都恢复了活力。”方子哥自豪地说。平时要是看到有被丢弃的花草,颜珍都会带回家来,悉心照料。“毕竟是一条生命。但凡还有绿,就想往回捡。”她说。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颜珍认为,绘画与影视是最好的动静结合的表现所在。“比如尹力、冯小刚、霍建起等人,都是搞美术出身。在她的理解中,绘画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平面里去塑造氛围。而影视与之相同的一点是,也需要把流动的时间的氛围融汇到整个拍摄过程中。“比如尹力所执导的《无悔追踪》,就是把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人物环境还原得特别好。而这是非美术科班出身的人难以做到的。”她说。
颜珍的画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自成一体。她主要喜欢画花卉还有动物。获得内地、香港、台湾联合举办的“新人新作绘画奖”的作品《妙龄》,画的是美丽绽放的郁金香,仿佛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获得亚太地区水墨画大赛“新作特别金奖”的作品《版纳风情》,画的是以西双版纳风情为背景的两只开屏的孔雀。“人物我很少画,因为我认为人特别善变,而这种变化多端,我希望通过我的另一支笔——影视剧来酣畅淋漓地抒写。”颜珍说。
“她的血液里有着山东人的耿直和正义,这是我很钦佩的。”方子哥笑盈盈地看着妻子。
“我是个粗线条的人。”颜珍说,她喜欢很随性的感觉。
日前,颜珍正在紧锣密鼓地写作“胡同三部曲”的第三部——《烟袋斜街》,此外,还在创作另一部影视剧本《白衣飘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