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一位民间剪纸艺人的坚守
实施五个工程   建设文化强市
李长春会见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
山东文化建设创新出亮点
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认知有待提高




 中国文化报 >  2012-04-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五个工程   建设文化强市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兴国

    黄兴国在天津市河东区社区文化站调研。(资料图片)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兴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繁荣发展,既关系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凝聚,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07年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列为攻坚战之一,专门制定了《关于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011年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决策部署,制定实施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不断增强天津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为了谁、依靠谁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必须得到保障的基本权益。近年来,我们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民性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文体中心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建设了5022个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点、100个乡镇文体中心,全市3706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文化室建设全部完成。建成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天津音乐厅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规模宏大的天津文化中心工程将于今年5月建成开放。天津图书馆延伸基层服务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天津将继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力度,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就近、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新建和改扩建群众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曹禺话剧院、大天津杂技马戏城等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区县建设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文化公园或文化广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多厅数字影院。启动区县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推进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使之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公共电子阅览室。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家庭、进中小学校园。社区(街道)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按照“国内一流、世纪精品”的标准,努力把天津文化中心办成“管理最优化、效率最高化、效益最大化”的文化聚集区。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不断提高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精心办好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全国小品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更多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特点、适应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直播卫星广播电视等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海河情”慰问演出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提高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落实支持政策,制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投入多元化、社会化。

    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繁荣艺术创作、多出优秀作品,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天津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完善艺术创作体制机制,推出了一批高水平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电视剧《解放》、《辛亥革命》、《幸福来敲门》,电视文献片《解读皇粮国税》,电影《我的左手》、《兔侠传奇》,京剧《妈祖》、《无旨钦差》、《香莲案》,评剧《寄印传奇》等230多部力作,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文华大奖、飞天奖、金鹰奖等重大奖项,各类演出超过2万场。(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