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听蔺师傅讲,他的子女都不愿意学习剪纸,一来掌握剪纸技艺要有一定的天分,而且得下苦功,二来在村里经营剪纸生意也不太赚钱,生活比较拮据。家传的手艺无人继承,而自己带的几个徒弟,有的半途而废,有的外出打工,都不干这行了。在这个狭小简陋的作坊里,蔺师傅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和孤单。
看到调研小组成员对剪纸感兴趣,蔺师傅从书桌里掏出一个破旧的笔记本。笔记本里夹着的是五颜六色的窗花,这些窗花小巧别致,一般8种图案组成一个系列,有戏剧人物,有花草鸟兽,每张窗花都是色彩绚丽饱满、刻工细腻柔美,充满乡土气息。当大家纳闷这么漂亮的剪纸为什么不在店铺里出售时,蔺师傅说,蔚县剪纸最早就是窗花,他手里这些剪纸都是村里农民过年时贴的窗花,一元钱一张,因为太便宜卖不上价钱,而且外边人都不喜欢,平时没有销路也就不做了。
说到自己将来的打算,蔺师傅说,这几年情况越来越好了,剪纸成了世界级的非遗,政府很重视剪纸,加上村里搞旅游,游客来得挺多,也很喜欢这些剪纸,他这个小店也比以前挣得多了。村里的小学还请他去当课外辅导员,平时不忙的时候,就去教小学生做剪纸。
在外人眼里,剪纸也许是养家糊口的营生,可对蔺师傅来说,剪纸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坚守的信念。蔺师傅说,他会一直做剪纸,直到刻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