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湖南株洲:自助图书馆终于安家了
2012年“手牵手——农村青少年阅读行动”启动
让阅读“有声有色”
书法家李铎走进首钢
“福娃杯”“福缘杯”文化艺术展演拉开帷幕
浙江举办文化馆免费开放区域共建系列活动
老先进的新故事
听文化人讲文化事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沙坪坝区文化馆送设备到乡镇
老先进的新故事

    成  文

    “从今天开始,我们沙坪坝区所有街道、乡镇的文化站就都有钢琴了!”4月21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向街镇文化中心赠送钢琴(音响)的仪式上,沙坪坝区副区长蔡道静这样宣布。继2009年向该区10个街镇文化站赠送钢琴后,沙坪坝区文化馆此次给其他14个街镇文化站也配备了钢琴和音响,两次配送共花费70余万元。一个文化馆自己出资为乡镇、街道配送文艺设备,这是沙坪坝区文化馆这个老先进的新故事。

    一个讲了50多年的故事会,至今每个周末仍在沙坪坝区文化馆楼前那颗黄桷树下持续着,台上讲故事的人说得精彩,台下听故事的人听得入迷,“黄桷树下故事会”已经成为许多沙坪坝老百姓周末必去参与的节目。上世纪90年代曾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馆”的沙坪坝区文化馆,近10年来紧紧围绕文化馆职能,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自身在群众文艺创作、群众文化组织、群众文化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扬。

    据沙坪坝区文广局党委委员、区文化馆馆长黄吉林介绍,文化馆充分利用较为完善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发挥基层群众文艺骨干队伍的作用,坚持“送、扶、带、育”相结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送”就是通过每年20多次的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活动,把文化活动送进庭院小区,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示范和引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扶”就是通过辅导、支持,帮助社区、乡村建设文化阵地,组建文艺队伍,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活动水平。2003以来,沙坪坝区文化馆累计为街、镇文化设施建设提供补助经费40余万元,并为业余文艺团队购置活动器材提供资助,每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辅导900多人(次),指导帮助了100多支业余文艺团体,接受辅导的群众文艺骨干达1万余人(次)。“带”就是通过全区大型文化活动带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完善的培训、考核、竞争机制激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交流、展演等形式带动基层文化活动质量的提高。“育”就是培育社区、农村文化亮点,扩大示范效应。2002年以来,沙坪坝区文化馆先后两次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双巷子社区等10个社区被命名为“社区文化亮点”,童家桥村等9个村被命名为“农村文艺风景线”,沙南街社区、石井坡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沙坪坝区文化馆于2010年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项目达20项,并在各楼层设立了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文化活动信息。此外,特色活动品牌也是沙坪坝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亮点。50多年坚持不懈的周末广场故事会、坚持10多年的“三峡广场音乐会”“摄影角”和文学沙龙活动,以及“校园小品大赛”“少儿书画大赛”等活动,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