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苏 锐
“新农村,新风貌,文化发展惠民生。新世纪,新气象,文化繁荣迎春天。”4月24日下午,当“文化之春走山东”采访团A组的媒体记者来到东营渔洼村文化大院时,村里的庄户剧团正在排练自编自演的《夸夸农村新社区》节目。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这个节目的参演者中最小的76岁,最大的已有81岁。“刚开始很多人不愿参加文娱活动,但现在连老人也加入进来了。你们真应该多到基层看看,看看我们农村的新变化。”正在现场指导老人排练的东营垦利县文化馆馆长张静对记者说。
4月24日上午,采访团B组一行记者赶到了“足球故里”“陶瓷之乡”——山东淄博,实地参观了淄博的中国陶瓷馆等文化设施,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沂源县,对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进行采访。
与此同时,在山东泰安,“文化之春走山东”采访团C组记者参观了泰安市备战“十艺节”重点剧目《两狼山》的排练现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泰安文化艺术中心,并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泰安市皮影艺术研究院院长范正安等基层文化人员进行了详细交流。在采访现场,记者被8岁就拜泰山皮影名家刘玉峰为师、一辈子活跃在皮影舞台、至今从艺50余年的范正安老人的精神深深打动。
据悉,“文化之春走山东”——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山东文化建设活动于4月23日在山东博物馆正式启动。山东省副省长张建国,省政府副秘书长司安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军,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宋合意等出席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从4月24日开始,媒体记者兵分三路,深入东营、烟台、威海、淄博、潍坊、青岛、泰安、济宁、菏泽9个地市的基层单位进行采访报道。
“开展‘文化之春走山东’活动,目的就是让记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倾听基层群众的文化心声。”徐向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营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杨玉华认为,新闻媒体记者脚踩泥土,走进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真正做到了党中央提出的新闻战线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山东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则为迎接齐鲁大地的文化春天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这次“文化之春走山东”采访报道活动,是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行动。只有深入城乡基层,立足于群众视角,从群众切身感受和身边感受出发,才能获得最鲜活的故事、最翔实的数据、最生动的细节,才能真正了解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倾听到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