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兰
4月25日至28日,来自文化部各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国家文物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各计划单列市与其他特邀城市文化局从事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负责人齐聚福建,参加了在这里举办的全国文化厅(局)外事工作座谈会。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全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任务与形势,提出了工作思路和部署,并按照“落实规划、科学统筹、完善布局、形成合力”的方针,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对外文化工作“四化建设”的重要的时代新命题,进一步明确对外文化工作“制度化管理、机制化建设、品牌化发展、系统化运作”的发展方向,强调要以科学制度保障对外文化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对外文化工作,推动对外文化工作快速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文化工作科学发展体系。
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介绍了福建的省情和文化建设情况。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报告了2011年福建省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工作的整体情况和主要成绩。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侯湘华做了大会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去年河北唐山会议以来,全国对外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以及部省合作机制的众多有效成果,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安排,着重强调了抓好调研工作、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重点工作要求。文化部外联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张爱平做了大会总结发言。
会议通报表彰了上海、青海、广东、浙江、北京、广西6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受表彰单位代表分别从打造优质品牌、加强部省合作、沟通港澳台交流、推广“欢乐春节”、开拓文化外贸、发挥地缘优势等角度入手,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会议还围绕对外文化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和问题,展开热烈深入的分组讨论,4位小组代表向大会做了讨论情况汇报。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开得非常务实、有针对性,通过会议,大家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信心。“四个机制”的提出,标志着对外文化工作转型升级的开始。代表们纷纷表示,回去之后将认真学习领会福州会议精神,结合“十二五”时期对外文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契合本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步伐,继续推动地方文化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地方对外文化“四化建设”方针,把现阶段全国各地文化外事部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四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灵活运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化、机制化、品牌化、系统化”的发展思路。
本次会议主要有4点创新。其一,参与面明显拓宽,除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和相关负责人积极与会之外,特邀了计划单列市和重点城市的文化局负责人与会,重点推进地方对外文化工作的布局更加合理,有效加大了地方对外文化工作的力度;其二,会议同时成为一次全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项目创意与合作的“头脑风暴”,突显了全国对外文化工作的整体性、计划性与合作性;其三,对外文化工作的理论提升意识得到空前突出,在前些年广泛实践的基础之上,新时期我国对外文化工作的系统理论框架开始搭建,彰显出文化部加强对外文化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宏观战略规划的切实努力;其四,首次对长期默默无闻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文化厅(局)进行了年度表彰,推广了有效的经验做法,为全国各地树立了先进的工作榜样,形成了创先争优的积极氛围。
会议代表们特别提到,对外文化工作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对中国文化思想内涵的传播和“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视觉的满足和冲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要想方设法走进海外受众的心里。
代表们还发出呼吁,一是希望国家在财政上重视对外文化工作这一事关国家文化形象、国家文化安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领域;二是希望文化部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工作支持力度,推进地方对外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部省合作项目特别是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合作要长期化、机制化;三是希望对民营文化企业、民间文化机构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多给予一些指导、支持和认可,在部省合作机制下,创新模式、开辟渠道,带动更多民间力量走出去;四是针对当下国际文化活动策划能力较弱的现实,加大相关人员国际培训力度;五是建议文化部与地方联合开展调研,就地方文化建设、走出去等基础课题进行提前设计、联合研究,并鼓励和加强地区合作,实现东部平台与中西部资源优势互补。
文化部外联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参与国家对外文化工作的积极性是文化部外联局非常明确的工作方针之一。文化部近年借力地方文化厅(局)力量,积极推动全国对外文化工作,形成了诸多对外文化工作的新亮点,各地根据文化部总体部署,结合地方的需要和资源,形成全国一盘棋,把对外文化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这一好的工作模式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使“央地合作”机制步入更加科学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