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贸易
  标题导航
“朝霞侗歌培训基地”在贵州从江挂牌
兰州西艺秦剧社赶排传统剧目
非遗成为河北正定的金字招牌
苏州古琴爱好者已逾两千
天津皇会:壮观气势非一般庙会能比
一座“盘子”就是一处活动场所
歌声飘溢田野风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皇会:壮观气势非一般庙会能比

    热闹的天津皇会现场

    桂慕梅

    每到农历三月二十三,阵阵乐声就会从天津天后宫传出,熟悉天津民俗的人都知道,一年一度的天津皇会开始了。从1994年至今,天津皇会已经恢复举办了19年。2008年,妈祖祭典(天津皇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娘娘”不是本地神

    最初天津人称皇会为“娘娘会”,娘娘是天津人对妈祖的亲昵称呼。乾隆年间,“娘娘会”因其宏大规模引起皇帝注意并受到嘉奖,由此改称皇会。天津民俗博物馆馆长尚洁于1987年开始研究皇会,她说:“天津皇会是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伴随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皇会逐渐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将神祗崇拜、宗教信俗、问医求子、祈福还愿、会亲访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一体的庙会形式。”

    天津位于渤海之滨,百姓们创造一位“海神娘娘”符合我国民众依生存环境造神的文化传统。然而天后宫里的娘娘却不是本地神,而是由福建传入天津的外来神。据说这位海神出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因生前多行善事,尤其擅长航运救助,逝世后被当地人尊奉为神。宋元明清历代朝廷都对其进行过封赐,其信俗随航运发展被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沿海各地。湄洲岛民称这位海神为“娘妈”。妈祖由台湾信众所创,后被世界各地信众广泛使用。

    盛大精彩颇有皇家气势

    根据考证,元代是该信俗在天津得以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为满足大都(北京)的需求,需要发展海上漕运,天津是漕运的重要转运地,妈祖信俗遂借助漕运由福建、江浙一带传入天津。为使漕运顺利进行,当时朝廷加封妈祖为天后,并在天津三岔河口漕粮转运码头敕建天后宫。于是,统治者和普通百姓的共同支持使妈祖信俗在天津扎根。相传乾隆年间天津皇会最为兴盛,当时天津的百姓纷纷捐资兴办皇会,尤其是一些富豪更是不惜重金为天后娘娘诞辰祝寿,组织兴办各种花会展演。

    旧时天津皇会的会期为9天,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止,其中十六日、十八日、二十日、二十二日有花会展演。花会展演场景宏大精彩,路线贯穿天津卫的城里城外。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绘于清代,共画有人物5000余人、白马8匹、圣母銮驾5乘,各种执事灯、扇、伞、旗、阁、塔、亭、乐器共计4000余件,可见盛大壮观的天津皇会确有皇家气势,远非一般庙会能比。

    历史上,皇会并非一年举办一次,20世纪仅举办过5次皇会。然而天津人认为,其实广大信众每年都要给天后娘娘祝寿,只是较小规模的庙会没有引起外界注意而已。1936年,天津举办了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皇会,此后停办,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得以恢复。

    规模逐年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

    1954年,天后宫被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天后宫神像被毁;1985年,天后宫全面复建,天津民俗博物馆也设立在此。天后宫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蔡长奎在天津民俗博物馆工作20多年,据他介绍,娘娘信俗在天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即使在信俗观念被严重打压的“文革”期间也有一些民众暗地信奉娘娘。天后宫复建之后,信众马上恢复为娘娘祝寿的民俗活动。根据百姓需求,天津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探讨娘娘信俗现代存续的合理性,积极筹备天津皇会的恢复工作。1994年,在天津民俗博物馆和广大信众的共同努力下,纪念天后诞辰的仪式及皇会花会展演等民俗活动正式恢复,规模逐年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恢复天津皇会的同时,民俗博物馆与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活跃起来。2011年,天津天后宫与台湾北港朝天宫首次联合举办庆祝妈祖诞辰仪式。

    日前举办的2012年妈祖诞辰祭典仪式基本沿袭了近几年的祭拜模式。典礼于上午9时正式开始,整个祭典仪式分为3个阶段:献礼前的准备活动;献礼仪式;天后出巡活动。其中献礼仪式是祭典的中心环节,包括迎神礼、盥洗礼、上香礼、问讯礼、读祝礼、进献礼等9项内容。献礼仪式进行一个小时以后,由宝辇、旌旗等组成的仪仗和各道花会依序出天后宫进行天后出巡散福的民俗活动。据悉,参加2012年皇会出巡和展演的花会有法鼓、飞镲、高跷、舞狮等共计12道花会,1000多名民间艺人参加巡游展演。各道花会争奇斗艳,纷纷拿出绝技绝活,一路敲锣打鼓,沿街站满了观看巡游展演的民众,巡游队伍所到之处总能听到阵阵欢呼声。

    异彩纷呈的天津皇会一方面折射出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它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更为深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皇会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精神风貌;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皇会也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