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立元
5月1日是劳动者的节日,可是每年的这个假日,基层文化工作者们多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的。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几十年如一日,谱写着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陈国安:
4月28日,湖北省黄石市金牛镇文化分馆的排练厅里正在进行节目彩排。为了庆祝“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文化分馆组织了一场群众舞蹈晚会,作为馆长的陈国安为了准备这台晚会,整个“五一”假期都不能休息。
今年52岁的陈国安在文化岗位上干了30多年。说起他,金牛镇的居民都竖大拇指,让大家佩服的是陈国安曾经下海做生意,做得很成功,但因为对文化的热爱,他放弃了自己致富的机会,回到了清贫艰苦的基层文化岗位。当别人质疑时,他只有一句很朴素的话:“一直搞文化,总觉得放不下。”
金牛镇文化分馆1949年建馆,虽然建馆时间不短,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居民并不清楚这是个干什么的地方。陈国安当上馆长后,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他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组织起6个文体协会,自筹经费买报纸杂志,不断改善文化分馆的硬件环境,每年举行几次大型文化活动等。现在,文化分馆365天不闭馆,每天开放到晚上9点钟,大家在这里唱唱歌、跳跳舞、下下棋、看看书,总是其乐融融。
金牛镇良好的文化氛围背后也有很多困扰着陈国安的实际问题。1997年,陈国安出任副馆长时,当时馆里还有欠账,他用出租文化分馆一楼等办法自筹经费补上资金空缺,但缺钱的问题到现在还存在。2003年,文化分馆有了电子阅览室,却没有懂电脑的人员,好不容易招来一个大学生,却因为工资太低总想离开,缺人的问题还在困扰着陈国安。
夏世芳:
每年“五一”,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雨山街道半山花园社区总要举办庆“五一”综艺喜乐会。“五一”之前,半山花园社区文化中心里总能看到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夏世芳忙碌的身影。
2003年初,夏世芳因企业改制而踏上了社区工作岗位。短短几年时间,她带领一班人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建设成“安徽省文明社区”“安徽省文化先进社区”“安徽省帮扶‘零就业家庭’先进社区”。
夏世芳一上任就着手调查研究,开展了“上百家门、知百家事、访百家情”活动。在与居民接触中,她了解到居民没事从不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也是坐在办公室等人来办事。怎样才能增进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感情呢?夏世芳摸索出来的办法是以文化为纽带,把群众系在一起。
“社区不是没有居民感兴趣的事儿,而是没有人组织。”一些大爷大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为什么不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夏世芳说干就干,成立了社区第一个协会——“半山花园社区严凤英戏迷票友社”。社区不仅帮助解决排练场所,还邀请专业人士做艺术指导。现在,票友们不仅可以自娱自乐,还免费为辖区居民演出,甚至吸引了不少南京、芜湖、安庆等地的黄梅戏爱好者前来取经交流。此后,夏世芳进一步扩大文化活动范围,社区还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辖区单位共建共享、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工作机制,秧歌、武术、歌咏、舞蹈、书法、扑克、乒乓球、象棋等小组相继成立起来。现在,半山花园社区定期都有文化活动,大家互敬互爱,每个人都精神焕发。
柴征:
4月28日,记者采访柴征时,他正在准备映山红舞蹈艺术团庆祝“五一”的演出。“今年‘五一’期间,我们有4场演出,现在每个队员都加紧练习呢。”柴征说。
今年57岁的柴征曾是马鞍山马钢一铁总厂的职工。12年前,舞蹈编导专业出身的他自发组织成立了映山红舞蹈艺术团。从映山红舞蹈艺术团成立的第一天起,经费就成为横亘在柴征面前的最大障碍。在平时的活动中,柴征不收取一分钱报酬。为了购置音响、服装和道具,这个普通的工人把家中13万多元积蓄倾囊拿出,还另外借了3万多元。“当时,马鞍山很需要群众文化的领头人,但这个领头人有自由却没工资。”柴征说。其实他自己很清楚,这样的投入并不会有产出,但民众对艺术团肯定和艺术团越来越响的品牌让他感到欣慰。
过去的12年,令柴征记忆最深刻的是2005年,身患食道癌的老母亲回到了含山老家,柴征当时正承担着“十一”广场演出的编导任务,只能抽空和妻子回老家看望老母亲。演出当晚,当忙碌的柴征抬头看到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评委都站在桌子上看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如此大的吸引力深深震撼了他,本打算早点回家的他留了下来。等演出结束后,他和妻子、孩子火速赶回老家时,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
现在,柴征除了带领艺术团演出,还进行着非遗的挖掘和传承,他开设的培训班目前有200多个学员。嗓子哑了,人消瘦了,日子过得更清苦了,但柴征的心里却暖洋洋的,因为广大群众越来越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