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立元
紫色脸膛、中等身材的“泰山皮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目前的唯一传人,为了能把皮影艺术传演下去,他经历了许多的酸甜苦辣。4月26日,记者来到山东省泰安市范正安经营的皮影茶馆“弄影轩”,在他营造的光影世界里回溯他的传承之路。
一个人演活一场戏
“来者何人?俺乃泰山石敢当!胆大的妖狼,竟敢在泰山上拦路吃人,俺岂能容你!”一阵锣鼓齐鸣后,害人无数的“恶狼妖”死在了“石敢当”的红缨枪下。在古色古香的弄影轩里,品一杯泰山女儿茶,看一出泰山皮影《泰山石敢当》,是很多来泰安的游客领略泰山文化的不二选择。
而影幕后面,范正安挥舞着皮影道具,左脚踩鼓,右脚敲锣,口中念唱,双手并用挥舞皮影,古老的皮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幕布前。脑子里想着词儿、口里边唱着曲儿、手里边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一般由六七人才能完成的表演集中由一人完成是泰安皮影戏的特色,表演者五官、四肢、大脑一刻都不得闲,于是泰山皮影又称“十不闲”。
据范正安介绍,皮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虽然有不少地方盛行皮影,如唐山皮影、山东皮影、陕西皮影等,但泰山皮影独具一格。“泰山皮影是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它的曲风主要是山东大鼓,人物的语言和性格也有鲜明的山东特色。”范正安说,皮影有句行话叫“七紧八松九消停”,意思是7个人表演皮影戏有些紧张,8个人正好,9个人表演的话就会有一个人闲着没事做了。泰山皮影区别于其他皮影流派的地方在于唱词、舞影、伴奏皆由一人完成,这对表演者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故此,“十不闲”是皮影界难度最大、掌握人数最少的技艺。据了解,目前这项皮影绝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只有范正安一人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下来。
每每表演到高潮,满头大汗的范正安就会举着皮影从幕后来到台前,选一名观众进行现场教学,一起演完剩下的一小段。“我想让观众亲自体验一下,拉近皮影与观众的距离。”范正安说,传播与传承皮影戏的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他的骨子里。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不能叫它没了
据说,“十不闲”始于唐宋时期,最初是皇帝封山祭祀时的一种仪式。一次在泰山封山祭祀后,皇帝身边的一位艺人将这一艺术留在了泰安,随后就逐渐在泰安一带流传开来。范正安是泰山皮影有据可查的第六代传人。8岁那年,范正安拜泰山皮影大师刘玉峰为师,从艺至今已近60年。
“当年,我师父一共收了8个徒弟,到现在还从事这个工作的就只有我了。”范正安说,很多人问自己,快70岁的人了还整天这么演,不累吗?“我想的其实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责任。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到我这一代,不能叫它没了。”范正安的话很朴实。师傅临终前的交代、各级领导的殷切叮嘱,让范正安觉得,必须把“十不闲”的绝技传承下去。
范正安小时候从老艺人堆里成长起来,看见什么都想学,但现在想找个愿意学皮影的年轻人太难了。“学习皮影戏,必须全身心投入,诸如学习唱念的功夫、表演的手上技巧、画图刻皮的用刀技法等,哪一项都得认真学。学习皮影戏很苦。”
要有展示平台,才会有人愿意学皮影,才能带出好徒弟。抱着这样的想法,几年前,范正安劝服家人,翻箱倒柜凑出40多万元,举全家之力建起了弄影轩。目前,范正安有36名员工。员工们在他的指导下苦练泰山皮影的基本技能,已经基本都能登台表演。
现在,范正安只要有空,都会登台演出。尤其每周五晚的市民专场和每周都有的学生免费专场,他肯定要来。今年,在泰安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泰安市7万名小学生都可以免费到范正安的剧场看戏。“孩子们喜欢看,我也喜欢给他们演。他们代表着未来。”为了贴近孩子的兴趣,范正安还把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搬到了皮影舞台。
这些年,范正安除了教学、演出外,还在着手整理多达100余出的古今皮影戏本。“过去皮影演出都没戏本,全都是口头传,我要是再不整理下来,一些老戏就失传了。”范正安说。
一步步扎实地开拓市场
据统计,我国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80岁以上的占到1/3。很多民间艺术都面临传承乏人的严峻形式。虽然现在演起“十不闲”来,已经有点“喘不匀气儿”,但范正安的想法一点不落伍。他说不能只等着政府来扶持,趁着自己还能干,得想办法开拓泰山皮影的市场。
范正安经营弄影轩,用他的话讲是“场子不大,包袱不轻”。让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经营一个剧场,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第一年亏,第二年没赔,今年算是开始盈利了。”范正安说,能赚钱,自己和儿子范维国的市场意识很重要。“从建剧场,我就瞄准旅游了。”
通过弄影轩这一演艺平台,范正安一家人定期向本地市民和游客表演,把演出和旅游结合起来。泰安方特欢乐世界、泰山封禅大典、东平水浒影视拍摄基地等大型旅游项目在引来大量客源的同时,也给弄影轩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泰安诚之旅旅行社每年会带来5000多人的团队游客看表演。
衍生品开发也在进行。包含泰山皮影元素的服装类、镜框类、挂饰类和实物类四大类60多个品种的商品挂满了弄影轩的展售区。范维国说:“我们现在还在进行皮影工艺品的开发,可以根据游客形象定做影人。”
在范维国的规划中,弄影轩只是泰山皮影挺进市场的一小步。范维国说,他还拍摄了泰山皮影的微电影,想通过新媒体传播这一门古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