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题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推进产业提速 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京启动
注重传统风貌和非遗活态传承
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工作会议举行
为非遗进校园叫好
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进一步走向基层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部等四部门启动传统村落调查工作
注重传统风貌和非遗活态传承

    本报讯  (记者刘修兵)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摸清我国传统村落底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于日前发出《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我国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全面启动。

    《通知》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国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我国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

    《通知》明确,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一是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二是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与维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村落格局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且村落整体格局保存良好。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该传统村落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或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形势良好,至今仍以活态延续。

    据了解,传统村落调查不搞村村普查,要依据上述条件,充分利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历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申报材料等现有资料,确定需要调查的村落。要积极发动社会团体、学校院所、专家学者等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符合条件的村落信息。调查内容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调查对象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元,根据条件也可以以自然村为单元。

    《通知》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负责全国传统村落调查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建立全国传统村落信息管理系统,组织调查质量抽查,汇总全国调查结果。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会同文化、文物、财政部门对本行政区的传统村落调查负总责,制定本行政区的调查实施工作方案,汇总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表文本,成立调查质量检查小组进行质量审核和验收。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会同文化、文物、财政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入村调查,按“一村一表”如实完整填写登记表,拍摄相应照片、提供有关图件、提出传统村落保护意见,并将登记表信息录入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于今年6月30日前完成调查登记表的填写,录入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并将登记表文本报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汇总;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在今年7月15日前完成质量审核和验收工作,并将汇总结果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