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全民大舞台,有才您就来”。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济阳县文广新局了解到,近年来,济阳县以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精心打造了全民才艺大赛、“我要上春晚”优秀节目选拔活动和春节电视联欢晚会、“欢乐济阳行”广场文化活动三大“草根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以新颖的创意和准确的定位,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探索出一条群众文化活动“长人气、接地气”的成功之路。
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
“走进百姓生活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文化。”济阳县文广新局局长巴建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济阳县在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民才艺大赛。活动历时一个月,共有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1000余人报名参加,组织举办海选、复赛、决赛共20场,观众超过11万人。参赛人员遍及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只有4岁。县电视台全程录播,电视观众达50万人。而本次大赛的最大特色就是“带着舞台下乡”。
“首届全民才艺大赛和‘欢乐济阳行’两项活动的最大特色就是带着舞台走进全县10个镇(街道)。”巴建英介绍说,为让广大群众直接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济阳县克服搭台、转场的困难,将舞台直接搭建到群众家门口,把“送文化下乡”和“选草根明星”有机整合在一起,让群众欣赏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盛宴。
据悉,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济阳县在镇(街道)送文化下乡演出过程中,还专门增加了能够反映本地人文历史的有奖知识问答互动环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巴建英介绍,“欢乐济阳行”活动启动以来,由于都是自己身边的人上台,群众关注度非常高,45场演出场场爆满,吸引观众16万人次。
“草根舞台”上的大明星
为搭建真正的“草根舞台”,济阳县三大“草根文化”活动报名实行“三个不限”,即不限区域、不限类别、不限年龄,任何才艺、绝活均可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直接登上我们的‘大舞台’成为主角,尽情秀才艺、秀方言、秀绝技,自娱自乐,让这一‘草根舞台’来实现平民的‘明星梦想’。”济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西辽表示,宽松的比赛环境吸引了众多有“明星梦”的人。这些活动启动以来,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孩童,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教师、学生,他们在台上用最普通的方式演绎着对生活的理解。
在首届全民才艺大赛活动中,济阳县回河镇大仁岸村的付长贵老人上台表演了济阳濒临失传的绝技“木板大鼓”,这个节目是他献给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在孙耿镇,前期报名参加的选手有200多个,两天的海选时间根本无法赛完。海选前该镇只好又搞了一次预选,最后确定了73个海选节目。活动开始后又有很多选手直接到海选现场要求报名。在垛石镇,40多岁的汉子张长远错过了报名机会,到海选现场特意坐在评委席后,拿着一把自制的简易乐器,台上选手唱什么他就吹什么,就是为了吸引评委的注意。最终他的执着感动了评委,破例让他参加了比赛。
建立文艺人才储备库
由于活动门槛低,不收任何费用,“草根文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类民间人才登台表演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和濒临失传的绝技、艺术。
2010年,济阳群众参加才艺大赛的门类共有20种,2011年参加“欢乐济阳行”的才艺门类达到31种,已销声匿迹50多年的“木板大鼓”和“一钩钩”“小谜戏”也重现舞台。
巴建英表示,这些文艺人才为了参加活动在台下勤学苦练,甚至拜名师指导,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才艺水平。参加全民才艺大赛的选手水平参差不齐,而“欢乐济阳行”高水平的节目却大大增多,街舞、武术、机械舞、绝活等表演者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自主创新的节目也比较多,反映出广大群众参赛的热情。
为充分调动基层文艺人才的积极性,济阳县对活动中发现的文艺人才建立人才库,挑选优秀人才签订合同,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他们进村、进社区进行文艺辅导,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群众急需辅导而文艺干部力量远远不足的难题,为济阳县下乡“种文化”建立了人才资源机制。
山东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孙猛建表示,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济阳县的三大“草根文化”活动,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出发,挖掘和激励了一大批民间艺术人才,有效解决了文艺干部辅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