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环球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增加贸易透明度,中国市场崛起
中国杂技团老挝抖绝活
中国歌手助演“世界地球日”东京演唱会
台湾画家周锡玮在京办展
诗意的游历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的游历
——读祝寿臣《五洲神韵》

    王宏波

    美丽是充满诗意的,而旅行的历程就是一次次美丽的展现和美丽的感受。旅游者在这种历程中记叙客观事物和阐发主观情感的文体——游记更是美丽的集萃,那往往是诗意的,在读者面前洞开一扇扇窗口,在绚烂的世界中享受流动的美丽。祝寿臣同志的新作《五洲神韵》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接到寿臣同志从北京寄来的新作,我捧读这本图文并茂的文集,心情无疑是喜悦的。寿臣同志现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有十数年新华社驻外新闻记者的经历,利用在国外采访和对外新闻交流的机会,访问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目睹了人类共同创造的各种文明,并通过自己的笔和镜头,将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大千世界做一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

    寿臣游记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历史之美。一篇游记如果没有历史,整篇就会略显单薄,反之就会丰腴厚重,这是被一些成功的游记写作实践所证明的。寿臣深得前辈的影响,在游记的写作中精心地剪裁各国的历史,犹如在浩翰的夜空中捡拾起一颗颗晶莹的星星镶嵌在文中。在《顺化文韵》中,他捡拾了“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的越南顺化的历史:“北区的皇城是阮氏王朝的皇宫,建于1805年,建筑样式仿照北京紫禁城,只是规模要小很多,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皇城两周有护城河,正门为午门,过来午门就是皇帝管理朝政的太和殿。殿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越南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语和汉字。‘太和殿’三个中文大字苍劲有力……”使读者在了解越南历史的同时,更感受到中越两国“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的渊源。在《卢塞恩如画》这篇访问瑞士小城卢塞的游记中,他以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石雕”的雄狮之口,讲述了这座小城成为瑞士第一大都市,是以出卖雇佣军的血泪和生命作为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使读者在领略号称“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卢塞恩的同时也看到它发展的过去,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更加尊重人、尊重生命、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的思考。这就使得游记不仅仅局限于寄情于风光的小情怀,更能体现游记的思想力度和深度。

    游记写作是作者面对自然界的神奇,以自身的独特感受或记游踪、或描山水;或览名胜、或载风俗。寿臣在游记写作中以诗人的气质发现自然之美,并抽象为文中的哲理之美。在《壮丽的伊瓜苏瀑布》中,作者介绍了这个瀑布的历史,又由远及近描绘这个瀑布的壮丽和气势,但是没有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是从大自然的现象联想到人生问题,那就是人生需要不间断地奋斗,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以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写道:“大瀑布不正是人生的写照吗?人的一生有欢乐、有痛苦、有顺利、有曲折,但只要具有大瀑布这种气吞山河、一往无前的气势,就能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这种由自然之美向哲理之美的深化是游记作品的思想精髓。

    寿臣在游记写作中以炽热的感情点染文章,点燃读者的心灵。一是以深情叙述事物。《不朽的甘地》中,作者描写甘地的墓地“墓园开阔,四周建有宽阔的瞭望台。园内绿草如茵,高大的树木盛开着白色的和黄色的花朵。墓体为黑色大理石。我们站在甘地墓前肃立致敬。”在深情中勾勒出一种静谧的画面;二是以深情剪裁风光。风光是游记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在文中以情为笔写景。在《好望角遐思》中,作者拾起了两处风景:“我们伫立山巅,极目远眺,蓝天白云,水天一色。蔚蓝的大西洋和碧绿的印度洋在我们眼前和谐地交汇在一起。大西洋如雄狮般怒吼着,黑黝黝的浪涛从天际滚滚而来,撞击到悬崖峭壁之上,卷起冲天的浪花,发出撼天动地的吼声;印度洋则像少女般温柔恬静,浩瀚的海面宁静得如同光亮的玻璃平面,近处无数细碎的浪花轻吻着金黄色的海滩。”“我们站在好望角下,但见惊涛拍岸,发出阵阵巨响,掀起层层浪花。天空瓦蓝瓦蓝的,像画家泼上一层浓浓的蓝色油彩;海水碧绿碧绿的,闪烁着宝石般纯洁的光泽。海风吹动着浪花,把我们带到遥远的过去。”三是以深情直发议论。在《多面老人金字塔》中,作者以批判的态度直抒胸臆,在尼罗河西岸和大沙漠的东缘写道:“金字塔像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埃及的兴衰,金字塔是皇帝崇拜的产物。皇帝企图通过建造如此豪华的陵墓,来颂扬他们的伟大和万能,使人们无论在他们生前或者死后都无限忠诚他、崇拜他。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大约公元前2100年,古埃及的首都迁到了尼罗河中游峡谷中的底比斯后,皇帝的地位逐渐衰落,大型的金字塔也不再建造了。”这是对帝王和个人崇拜的批判,但也寄托了感情,只是那是愤怒的感情罢了。四是以深情讴赞美好。在《捷克双城记》中,作者在1347年建设的圣维特教堂看到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新娘的微笑、新郎的热吻、亲人的掌声、欢快的音乐,这些点燃了作者的情愫,使他对世界的美好事物从内心发出赞美:“当我们爬到山上的古堡时,登高远望,全城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住地为她的美丽而欢呼。只见蓝天白云下,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风格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建筑群错落有致,一座座白墙红顶的建筑像一个个美少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两座尖塔高耸入云,像守卫这座小城的哨兵,承载了几多美丽与哀愁的伏尔塔瓦河,环绕小城,润泽着这片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们。这是一幅美丽而古朴的风景画。”

    游记不仅要写景,还要写人,并在历史、现实、风光,甚至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这是寿臣游记写作中的一个特点。他在游历这些国家时注重考察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民族文化的代表人物,以白描的手法塑造了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毕加索、普希金、安徒生、肖邦、裴多菲等人物。作者在《肖邦的心》中向世人推介了这位钢琴诗人的家事和个人的奋斗,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波兰流亡者转变为一个爱国主义者。“1830年11月2 日,肖邦带着亲友们赠送的一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离开了华沙。那个盛满泥土的银杯一直陪伴他终生。肖邦就这样离开了祖国,以后再也没能回来。肖邦在国外创作了很多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一位爱国主义艺术家的形象就这样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的眼前。

    另外,这部游记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书中的照片。这些照片摄下大千世界的一个个美丽瞬间,为读者捧上了直观的美丽。我们要感谢寿臣同志这部游历的诗意和诗意的游历。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黑龙江林业报社社长、总编辑,本文有删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