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青海省西宁市文广局和市群艺馆联合主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平弦、青海汉族民间小调培训班”在西宁开班,西宁市下辖四区三县的青海平弦和青海汉族民间小调的代表性传承人、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等参加了培训。
西宁市是一个有汉、回、藏、蒙古、满、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23%,非遗资源异彩纷呈。近年来,由西宁市申报的青海平弦、青海越弦、西宁贤孝、青海汉族民间小调4个项目,已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青海平弦是青海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唱者手持筷子,一手夹瓷碟互相敲击掌握节奏,曲调优美抒情、温柔婉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提高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水平,主办方决定举办此次培训。在培训班上,青海省民俗、曲艺等方面的专家为学员们讲解了当前的非遗保护工作形势、解读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传承人的保护方式、青海平弦及青海汉族民间小调的基本知识等,使基层的传承人接受了系统的培训。(王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