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从延安走来”点燃红色五月
2012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注重“造血”
中央歌剧院建舞美科技应用基地
发挥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河北:文化百花乐万家




 中国文化报 >  2012-05-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本报评论员

    “自从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乡亲们来这里读书、上文化共享工程网站学习查资料和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多了,在家打牌赌博的少了,邻里纠纷和治安案件就更少了,村容村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记者在基层采访中最常听到的话,质朴、生动,反映了社会面貌的改变,他们所描绘的场景,也正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可以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正齐头并进、多轮驱动。

    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等等,这些方面既是对文化工作者的时代要求,实际上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思考和总体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把加强文化建设与促进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实际工作成效发挥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在城乡加紧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方面正在发挥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深入到基层村镇、社区,服务各种社会群体包括农民工的多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活动室、共享工程基层点及基层群众自发建设的文化大院等,在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吸引和凝聚一方群众共享和谐生活的重要园地。特别是在那些现代经济社会的触角难以触及的偏僻乡村,也总有一座座坚守多年的基层文化站和一群默默耕耘的基层文化工作者,他们普及文化艺术,凝聚人气正气,倡导文明新风,成为主流文化的传播阵地,成为社会转型期基层和谐稳定的基石。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艺术精品的创作,正在成为人民群众的优秀精神食粮。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艺工作在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也更为重要。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政府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的塑造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一首首好歌,一台台好戏,一幅幅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对净化和塑造人的心灵、带动和营造社会健康文化氛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文化工作正在从各个方面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以人为本做好相关工作;坚持“扫黄打非”,净化、引导和扶持文化市场及互联网文化的健康发展;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共同呵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人力、知识密集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也为扩大就业面、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表明,“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时代文化精神,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正在谱写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大交响中的精彩乐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